昨天,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行“關於健全北京市志願服務激勵機制”界別提案立案協商會。本報記者 閻彤攝
本報記者 劉菲菲 李瑤
昨天下午,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辦界別提案立案協商會。來自婦聯界委員和提案委、社會和法制委部分委員,與本市5部門負責人共聚一堂,就婦聯界提出的“關於健全北京市志願服務激勵機制”議題進行立案協商。這是首次在全會期間召開立案協商會,也是首次在立案環節進行提案協商。
“志願者是北京的一張美麗名片,近年來北京志願服務蓬勃發展。”一開場,市政協委員、市直機關工委副書記常紅岩把提案調研背景娓娓道來。她介紹說,截至2019年8月,北京市實名注冊志願者人數已達到460.3萬人,有注冊志願服務團隊7.6萬個、志願服務項目32.8萬個。“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志願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成體系的志願服務激勵機制是眾所期盼。”常紅岩說,婦聯界別的15名委員經過共同調研,形成了這份界別提案,呼吁相關部門共同出台政策,推進各行業各領域建立完善多元化、成體系的志願服務激勵機制。
本市現行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如何?首都文明辦、團市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婦聯等多部門負責人一一介紹情況,回應委員關切。“這個提案好!希望能推動形成更完善的激勵機制,促進志願服務更好開展。”團市委副書記李健給提案點贊。他介紹,2010年以來,本市頒布了《北京市志願者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確立了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表彰激勵機制,但總體看還有完善空間。他舉例說,比如大多數志願服務以時間為考核標准,可是像無償獻血等並不適合用這一標准來評估。
話音剛落,市民政局副局長趙濟貴接過話茬兒,“還缺乏建立志願者激勵機制的打包政策,建議制定包括購票、看病、乘車等方面的獎勵,讓激勵機制形成閉環系統,讓更多人願意參與志願服務。”
聽著委辦局負責人的情況介紹,委員們有的認真記錄,有的凝神靜聽,有的躍躍欲試要建言。市政協委員、東城區婦聯黨組書記楊立萍接過話筒:“我們調研發現,志願者最想從精神上得到回饋,希望了解被服務者的感受和評價。”她建議,建立信息反饋機制,讓志願者感受到志願服務的成效,推動更好服務。聽了楊委員的發言,周圍幾位委員頻頻頷首。
同樣認同志願服務精神激勵的還有市政協委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蘆詠莉,她帶來了一條“諍言”:“作為一名長期在教育系統工作的政協委員,我不建議將志願服務與孩子升學結合,志願的初心是奉獻,我們更願意設立‘榮譽牆’,讓孩子參觀,收獲榮譽感。”
市政協委員、宣武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朱蘭則帶來了一條針對專業領域志願者的建議,呼吁把醫療等專業志願服務與技能提升關聯起來。
會場內,氣氛熱烈,委員們爭相舉手,在共同的關注點上交換看法,為健全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出主意、想辦法。婦聯界委員將根據協商意見,進一步豐富提案內容,形成一件高質量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