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澤偉)昨晚,市十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期間,“履職新時代”代表專訪舉行第一場活動,樓建波、伊彤、鄭紅強、李有光四名市人大代表介紹各自的履職情況。他們都積極參與了市人大近年來多項法規的立法過程,直言作為人大代表履職,“不只是榮譽,還意味著責任和任務”。
市人大代表樓建波
樓建波代表介紹,他去年參加了《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的相關調研活動,作為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委委員,同時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他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召集相關學者召開會議,提出系統的意見,“這幾年當人大代表,一定要盡心盡責,如果你不去發表你的意見,你最好的意見也不可能在立法中體現出來,隻有你把意見表達出來,立法中才有可能採用”。
市人大代表伊彤
伊彤代表說,當選人大代表,不只是榮譽,還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每次參加市人代會,她都會在自己所在單位征集意見建議,還會向負責聯絡的街道社區收集訴求。作為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主任,伊彤早在2013年就曾向市人代會提交過關於制定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議案。當時由於條件不完全具備而沒有進入立法程序。直到2017年,北京市將此項目作為立法項目進行調研,她參加了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組織的立項論証和多次審議,最終條例經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正式發布。“作為科研工作者,看到條例在常委會表決中全票通過,在朋友圈中看到大家歡欣鼓舞的樣子,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立法的意義。今年我將繼續關注該條例的釋義和落實工作。”
市人大代表鄭紅強
鄭紅強代表介紹,作為人大代表要負起責任,立法中有哪些問題沒有考慮進去,符不符合實際,哪些意見建議可能會有幫助,這些都是代表履行職務所需要的。近幾年多項立法都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他全程參與了《北京市街道辦條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法規的立法全過程,“作為基層工作人員,工作中也有自己的經驗和思考,結合自己的工作情況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有助於思考的角度更加多元”。
市人大代表李有光
李有光代表介紹,近兩年,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越來越多,立法方式也越來越好,“民主立法方面進步很大,以前的調研方式相對單一,更多的是和專業部門溝通,近幾年參與的征求意見方式多元化了,比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改,萬名代表下基層,到小區了解真實情況,聽取群眾真實的聲音,再提出意見,就更切合實際,更精准,對於提高立法質量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