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天際 武文娟)昨天下午,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次舉辦界別提案立案協商會,聚焦婦聯界別“關於健全北京市志願服務激勵機制的提案”。
歷時一個半小時的界別提案立案協商會上,來自婦女界別的政協委員與政府相關部門面對面,市政協委員常紅岩代表婦女界別對這份界別提案進行了整體說明。
在介紹這份婦女界別的提案時,常紅岩委員指出,雖然近年來北京市志願服務蓬勃發展,但是現有的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存在以下問題,例如,以表彰為主的激勵形式比較單一,與當前志願服務參與主體多元化及服務形式多樣化的現實不適應﹔不同領域、界別的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建設還不夠規范和成體系,與進一步提升志願服務水平質量的要求不適應﹔志願服務保障經費支持與志願服務的發展規模、速度和影響力不適應。
為此,提案建議志願服務相關部門共同出台政策機制,推進各行業各領域建立完善多元化、成體系的志願服務激勵機制,保障各層級志願服務表彰激勵活動順利開展。“為適應多元化的志願服務參與主體和多樣化的志願服務形式,要進一步提升志願服務激勵手段的多元性和針對性。”她舉例說,針對大學生志願者,建立志願服務與學分、學校評優等相聯系的激勵機制。
隨后,來自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婦聯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北京市志願服務的相關政策以及開展的工作,並就下一步的考慮與委員們進行交流。作為全市志願服務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督促檢查經驗推廣的職責部門,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北京市志願服務促進條例》的修訂,對志願服務激勵相關制度進行明確。而作為全市志願服務的主管單位和志願服務實施的具體推動部門,團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探索“時間銀行”等激勵措施。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以前這樣的協商會都是在提案立案后進行,但此次協商會安排在提案立案前,是政協在協商機制方面的一次創新嘗試,可謂協商貫穿提案的全程。
聲音
楊立萍委員:從精神和服務上給志願者反饋
“我們在調研當中發現志願者更多的是想從精神和服務上獲得反饋。”來自婦聯界別的市政協委員楊立萍從志願者的角度提出了建議。
在志願者精神回饋方面,她建議政府部門能夠利用信息平台和宣傳媒體,更多地宣傳志願者服務的案例,讓其感受到志願服務的成效和他們的價值。“志願者服務完之后,志願者們特別想了解被服務對象的感受,包括對他們的評價。”
在服務反饋方面,楊立萍委員也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是建立培訓機制,政府應加大對志願者的培訓力度,讓他們更好地服務社會。”同時,建立“時間銀行”機制,“志願者每年服務滿足一定小時之后給他們發一個証書,這也是一種服務獎勵和回饋。”第三是建立換取服務機制,“用服務去換取課程,去兌換其他的服務,也是想更多地服務社會”。
蘆詠莉委員:反對志願服務表彰與升學挂鉤
來自婦聯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實驗二小校長蘆詠莉從教育的角度給志願服務激勵機制提出意見。
“建立不同領域、不同界別、不同層級的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建立對不同類別、不同行業激勵和評比的標准,突破現在基本以服務時間為標准的單一標准。”蘆詠莉還建議將志願服務分成應急處理、消防、地震、反恐或者特殊應急事件等不同類別,按需服務。
“我個人非常反對將志願服務表彰與升學、上幼兒園挂鉤,這會導致功利化。”她表示,志願的初心是奉獻,“我們願意在培養孩子時帶他們去看一個榮譽牆,指著刻在上面的他爸爸的名字或爺爺的名字說,這是他們家族一生最大的榮耀,而不是一個升學的優惠,我覺得讓人一輩子記住可能會更重要。”本組文/本報記者 李天際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