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孫雲柯)在代表報到現場,衛愛民代表帶來了關於養老的建議,他提出精准發力,讓一部分失能、失智老人能夠住上老年醫院享受醫護資源,並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建立長護險制度,為失能老人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務。
衛愛民提出,目前北京市實行的是“9064”養老政策,即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可是,當前養老服務機構本身受服務水平、人員素質、人員流失率高等問題困擾,失能老人享受到的服務並不到位,而且醫護資源也很匱乏。衛愛民代表認為,可以將一部分的養老院轉為養老醫院,並把現有床位利用率不高的醫院進行轉化,讓失能、失智老人住上養老醫院,享受更好的醫療養護服務。
找准定位后,資金應該從哪裡出,衛愛民代表提出可以推廣長期護理險制度。長期護理險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有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兩種形式。北京市長期護理險從2018年開始試點,但是效果仍有待提升,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可以從年輕人就業開始繳納適當金額的保險金,小步快走把長護險制度建立起來。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如果這一制度能夠建立推廣,那麼失能、失智老人長期護理的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