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7位"00后"帶著"提案"來了 將全程觀摩市政協全會

“沉浸式體驗”協商民主﹔“模擬提案”或將與委員“牽手”

2020年01月11日07:36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北京兩會“00后”帶著“提案”來了

  昨日,市政協委員張毅和同學們進行交流。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1月10日,政協北京市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式上,有7位小嘉賓引起了不少的關注,他們是來自北京不同學校的“00后”高中生。

  他們將全程觀摩市政協全會,包括開幕會、小組討論、專題座談會、聯組討論會,連提案審查的會議,也少不了他們。在5天的會期裡,他們會“沉浸式體驗”協商民主。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00后”把自己的“模擬提案”也帶上了會,這些“模擬提案”很可能與委員“牽手”,成為委員提案的重要參考,最后落地生根。

  “模擬提案”的主要負責人、北京市政協常委張毅經常提醒同學們,要用敢於發現的眼,勇於思考的腦,善於實踐的手,找尋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商有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來商量。“協商民主的真諦就是在這樣的體驗中慢慢感悟的。”

  最后的“沖刺”

  1月8日,政協北京市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前兩天,7位“00后”准備的“模擬提案”還在進行最后的評審環節。

  “調研是否足夠充分”“切口是不是應該再小一點”、“建言獻策的部分能不能更具針對性”……專家們給“模擬提案”做診療。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滾動式修改、評審,這些“模擬提案”會被孩子們帶上政協,如果與委員關注調研方向一致,委員們可以將孩子們的“模擬提案”,與自己的研究結合,甚至可以當作素材資源,形成委員的提案。

  昨日8時許,7位“00后”走進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委員報到現場。他們帶上會的“模擬提案”,部分已經和委員進行溝通,但想要形成完善的提案,孩子們還要在整個政協會議過程中,持續地和委員切磋磨合。

  現在已經讀大一的張邁,曾在2018年1月參與觀摩政協北京市十三屆一次會議。當時還是高二學生的他,帶了兩個“模擬提案”上會,其中包括在通州建設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和基地的提案。

  “北京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的需求與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服務能力不足的矛盾是北京基礎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值得高度關注,不容忽視。”張邁認為。

  上會后,委員陳麗與這份“模擬提案”“牽手”,形成了當年的第0789號提案。

  給“模擬提案”生命

  “了解情況是提案的生命,提案的深度廣度決定了提案的力度。”北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孫強表示。

  學生尚未踏出校園,不少人會質疑,“模擬提案”的質量如何,帶上會是不是就是走個形式?

  孫強坦言,“模擬提案”容易出現的問題,首先是靈動但缺乏調研。“提案必須以調研為抓手,才能有說服力。”

  今年上會的學生李濟森准備“模擬提案”已半年多,話題圍繞高中生職業體驗基地。“這份“模擬提案”是從2019年的暑假就開始准備了,我本身就是一名學生,所以有職業體驗這方面的需求。”

  2017年1月,一零一中學高二學生王景博帶上會的“模擬提案”是關於校園欺凌。她坦言,學生調研一個很大的局限是難以保証大量的樣本數。想在少樣本的情況下調研有一定的科學性、代表性,王景博選擇了4所差異性較大的學校進行問卷調查。

  “在我自己的學校就是自己發放,其他學校就是通過朋友或者認識的老師幫忙分發,一共發放了400份問卷,前后調查了兩個月左右。”

  在問卷數據基礎上分析,結果顯示,校園欺凌發生率在不同學校間差距較大。“你遇到過校園欺凌嗎”,相同的問題,有的學校,選擇遭遇過校園欺凌的佔比達30%,而有的學校則為11%左右。

  但這還遠遠不夠。從發現問題到形成“模擬提案”,王景博已經忘記自己改了多少個版本。“最開始的建議還是學生氣,有點假大空,沒有落實到具體措施。”

  “有難無策”是“模擬提案”容易存在的另一問題。

  北京中學黨委書記任煒東認為,要讓孩子做一個有建設性的人,發現問題能思考對策、提出建議,完成一個閉環。

  王景博最后設計了一個分級處理的機制,校園欺凌較為嚴重的學校設為紅色警戒學校,採取警校聯動機制,並在重點時段、區域加強巡視、加設攝像頭,採取季度評估的方式評估動態改進情況﹔在黃色警告學校,聘任校外輔導員,採用學期評估的方式。

  走去更遠的地方

  來自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的任語,今年帶上會的“模擬提案”是推進北京市中學生頸椎病防控工作。“我發現身邊很多同學,尤其是上中學后,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頸椎不舒服的時候,甚至有人已經得了頸椎病。”

  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她完成了對順義區一部分學校的調研,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像預防近視和肥胖一樣,預防頸椎病。”

  作為第一屆全程觀摩政協、帶“模擬提案”上會的學生,王景博從一個“前輩”角度看“模擬政協”的發展,有很多感慨。

  “我們當時是一點點摸著石頭過河,包括‘模擬提案’怎麼寫,當時的指導老師也沒有豐富的經驗,活動的形式相比現在也單一。”

  目前,北京市政協有一支由政協委員、院士、中學特級教師等組成的50人專家團隊,對學生們的“模擬提案”提出建議。任煒東認為,能帶著孩子參與市政協組織的“模擬政協”、“模擬提案”項目,可以教會學生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發現真問題,開展調查研究。

  在更切實的層面,一些“模擬提案”落地生根。張邁提出的“在通州建設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和基地”的“模擬提案”,被陳麗吸收后,在2018年6月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反饋。

  “市教委將會同市財政局、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對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和基地實體化建設的可行性及其定位、功能、規模等內容進行深入論証。”

  協商民主的“種子”

  王景博如今是香港城市大學大二學生,談到三年前“上會”的經歷,她認為那是自己走出學校的象牙塔的重要一步,並且更加堅定了學習法律的決心。“參加這個活動讓我懂得,中學階段不僅是在書本上學反比例函數,更要去思考自己究竟能做什麼,怎麼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她還記得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參加分組討論時,委員們“吵架”的情形。“政協沒我想象的那麼嚴肅,開會也不是念稿子。當時委員們就一些社會問題吵得很激烈,覺得很感動,感覺有一群人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去爭論去商量。”

  她當時把委員的發言記了整整一個筆記本。“不同界別的委員會帶來不同界別的想法,去碰撞、切磋,產生對大家都有可行性的結論。”這是她對協商民主切身的體驗。

  北京中學的翟宇寧去年觀摩政協后,對課本上的協商民主有了立體的認識。“以前對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認識,基本停留於書本層面,有些人可能就會覺得政協是走一個形式。但是這次觀摩過程中,我在小組討論時聽到了委員們就改善營商環境,從稅收、人才、交通很多方面講了很多真問題,從不刻意回避問題。市政協、市政府的領導也認真聽取記錄委員們的意見。”

  現在在北京中學,學生可以在課外開展自主項目,不少自主項目都會成為“模擬提案”的前身。

  “東壩校區的不少孩子,從2017年9月開始,就定期檢測水樣、觀察水污染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慢慢了解水體治理的復雜性,與社會組織建立聯系。”任煒東說,“沒有這個活動,他們可能覺得水污染治理就是政府的事。經過一年,讓他們認識問題的復雜性、階段性。”

  新京報記者 王俊 徐美慧

(責編:孟竹、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