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協委員為"托幼難"問題支招 制定研發0-3歲教育指導綱要

建議構建托育機構准入機制 師范院校增設相關專業院系

2020年01月11日07: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制定研發0到3歲教育指導綱要

  二孩政策全面實施、幼兒數量日益增加、公辦托幼班缺乏、一些私立早教培訓機構不規范亂收費、祖輩被迫帶娃等情況日益突出……面對現狀,在昨天開幕的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0到3歲幼兒托管問題成為參會委員們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他們紛紛提出建議為本市“托幼難”問題支招。

  問題一:缺管理

  建議:確定主管部門

  構建托育機構准入機制

  “部門缺位、市場失靈、社會失職、家負全責……這是托育服務供給長期處於的失衡狀態”,來自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許艷麗在提到0到3歲幼兒入托現狀時坦言,正是由於涉及面太多,當務之急是要確定主管部門,才能使政策法規和行業規范得以建立。而來自教育界別的市政協委員、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園長李建麗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0到3歲幼兒教育核心問題就是沒人管的問題以及歸屬問題。

  那麼如何解決目前整個托育機構無人管理的狀況?許艷麗委員建議,指定教育部門為0至3歲托育機構的業務主管單位,增設嬰幼兒分管部門職能。

  無人監管,必然導致行業准入機制的缺失。同樣來自教育界別的北京市政協委員、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總園長朱敏指出,目前本市有些私立早教托育機構亂收費的情況,也是由於北京沒有相關標准的惡果,這些托育機構怎麼發展,如何收費並沒有監督,處於失管狀態。

  許艷麗委員進一步建議,本市需出台相關政策法規或指導性意見,明確政府對公共托育服務體系的責任和義務,有序引導和規范托育行業發展。比如,根據北京市出生人口監測、預測,結合生育意願和托育意願,由教育、衛計委等部門聯手牽頭,制定適應本地區城鎮發展和人口布局的0至3 歲托育服務發展規劃及相關指導意見。因地制宜制定0 至3 歲托育行業准入標准。對各類托育機構在選址、功能、供餐、安全、班級規模和人員配置等方面制定嚴格而具體的要求,將現有托育服務納入監管,根據實際情況,構建科學、靈活、多層次的托育機構准入機制。

  “還要建立監管體系和課程指導體系,促進現有的托育機構可持續發展,這樣對機構和孩子發展都是雙贏。”朱敏委員說。

  問題二:缺學位

  建議:鼓勵普惠園辦親子園

  引導多方力量辦托育機構

  公立幼兒園多年前取消托幼班,導致目前本市公益性質的托育機構極少,不少因私立托育機構不規范且收費高,致使不少家庭強行將0到3歲幼兒交給祖輩照顧。 面對這樣的現狀,增加0到3歲幼兒托育學位成為越來越多年輕家長的“剛需”。許艷麗委員面對現狀建議,本市要強化政府公共托育服務責任,利用提升3 至 6 歲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之機,探索發展幼兒園同步開設公益性親子園的體制,鼓勵公辦幼兒園,特別是基礎條件較好、學前教育資源相對充裕的幼兒園,適度增設班額,增加容納量,招收2 至3 歲的幼兒。

  同時,盡力增加公辦托育園所的數量,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在條件較好的社區、生育意願較強的地區開展0 至 3 歲公益性托育機構建設試點,發展質優價廉、普通家庭負擔得起的公共托育服務。

  此外,積極引導多方力量興辦托育機構。鼓勵採取公辦民營、公辦民助、民辦公助、依托和擴展現有幼兒園、補貼社會組織和個人辦園等多種方式開辦非營利性或營利性托育機構,因地制宜、多渠道增加供給。鼓勵支持社區高校、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個人開辦托育園所。倡導建立社區托育服務網點。通過政府提供場地、支持硬件建設、購買服務等引入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小規模連鎖式托育服務、嬰幼兒照看服務網點。充分利用小區配套學前教育等場所辦好托育服務。同時,確保教育部門提前介入小區配套園建設,行使配套園建設中規劃、監督、驗收的權責。朱敏委員還建議,政府能像辦普惠園一樣,向規范的、安全的、有品質的托育機構提供補貼和支持。

  問題三:缺教材缺師資

  建議:師范院校增設相關專業院系

  制定研發0到3歲教育指導綱要

  目前本市的師范類院校中設置0到3歲幼兒早教專業的很少,導致目前本市這類師資專業人員急缺。李建麗委員在提到0至3歲托育機構師資方面提到,0到3歲幼兒與3到6歲幼兒園兒童的年齡特點不一樣、認知發展也不同,需要有專門師資對這個年齡段幼兒進行專門的研究和教導。因此,她建議師范類專業中增設0到3歲幼兒早教專業,滿足需求。

  朱敏委員認為也可多辟渠道增加師資。她提到,托育機構重在保育照護,可以在現在護校的課程中增加嬰幼兒看護的知識培養,從這些學生中培養相關的教師。此外,退休的幼兒園教師具有豐富的看護幼兒經驗,隻要她們身體健康,這部分群體經過培訓后也可以上崗。

  同時,李建麗還提到,目前本市對於0到3歲相關專業幼兒教育研究缺乏,建議本市盡快出台0到3歲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出台。朱敏委員也補充說:“托育機構並不需要系統和固定的課程,更多的是加強0到3歲的嬰幼兒在運動協調、情感、語言等方面的能力,避免知識灌輸和超前教育。”她為此建議北京盡快出台托育機構發展綱要和指南。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李天際

(責編:孟竹、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