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漳州110”面向社會作出為民服務的承諾。警方供圖
新時代“漳州110”民警在重點部位開展定點執勤。警方供圖
1月10日,是中國第34個110宣傳日。自1986年廣州市公安局開通我國首個110報警服務台以來,110在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服務人民群眾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2019年3月13日,廣州110開展的“互聯網+公益尋人”項目成功找回174個失蹤人員,這一數量在全國90個城市公安機關中排名第一。
社會發展給110報警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110報警平台正在向為民服務新平台、新方向發展,同時,各地公安通過運用“互聯網+”思維,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在110接處警工作上的深度應用。
110報警救回入海自殺男子
2019年5月15日,廈門110指揮情報中心接到一名男子報警,稱其因與家人產生爭執,想要自殺。報警時,他正在往海裡走。
接警員陳金木回憶,當時男子的聲音很疲憊、情緒也很低落,不肯告訴地點在哪裡。當提到讓民警去現場幫助他時,他十分抗拒。“我就一直跟他電話溝通,耐心地聽他傾訴,並且盡量穩住他。大約聊了20分鐘,他才肯告訴我他在會展中心附近的海邊。”
正在附近巡邏的民警蔡元浩接到指令后,趕到海邊,但找了很多遍,都沒發現這名男子。此時,接警員仍然保持與男子的電話聯系,並在電話中能清晰地聽到男子吞咽海水的聲音。
情況緊急,接警員陳金木想到男子說打電話給父母但沒聯系上,於是提出幫他聯系家人。得知他想和姐姐通電話后,陳金木打開了三方通話功能,連線他姐姐幫忙勸導。
“后面經過我和他姐姐的勸導,他的情緒開始穩定,我趁機詢問他具體在什麼位置,他說隻看到了一個球。我們立刻反饋給出警民警。”陳金木說。
其間,為更快鎖定男子的位置,110指揮情報中心工作人員對海邊附近加強視頻巡查,並發現海面有一點微弱的閃光,推斷有可能是手機屏幕的光線。通過將視頻進一步放大,工作人員發現有一名男子蹲在海裡打電話,並將位置告訴了出警民警,同時通知120、消防應急救援隊、特警、海警部門和救援隊前往救援。
根據110的反饋和男子的描述,民警蔡元浩想到男子應該是在會議中心對面的海邊,帶著輔警趕了過去。“晚上海邊霧氣比較大,我們到了之后還是找了好一會。后面隱約聽到有人說話,才發現遠處海邊有人。那時候他離海邊已經比較遠了,隻有頭露在外面。”
男子看到民警到場后,情緒開始激動,不讓民警靠近,還想再往深處走。考慮到海邊暗流多、坡度大,稍有不慎就有溺水危險,民警沒有貿然上前,隻好隔著海與男子對話,並在得知男子是重慶人后,讓一旁的輔警用家鄉話與他交流,同時引導男子往海岸走。
隨著各支救援隊的陸續趕到,經過1個多小時的救援,現場人員分工協作,由民警在正面進行勸導分散注意力,其他救援人員下海從兩側慢慢靠近一起將男子抱住,最終成功把他拉上岸。因泡在水裡太久,男子上岸后出現抽搐症狀,於是救援人員給他提供了食物補充能量。
后來民警將他帶回派出所,怕他著涼馬上讓他去沖了個熱水澡並換上干淨衣服。據了解,男子因為和家人發生爭執,一時想不開所以打算輕生,后男子姐姐趕到派出所將他接回。
搭建110為民服務新平台
在全國各地,通過110報警平台挽救自殺人員,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110報警平台也開始向110為民服務新平台、新方向發展。
公安部統計,各地公安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一把手信箱等政府應急服務平台對接,尋求將群眾報警求助事項“一鍵式”解決。
自2016年起,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公安分局設立網格化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對10余種問題來源和24條政府服務號進行整合,分流各類非警務警情,基本實現“12345”一個號碼管服務。
其主要做法是:把原來24條非警務功能的政府服務號碼,整合成一個號碼“12345”,用這個“總入口”對接百姓咨詢、投訴、建議等訴求,然后把問題分揀派發給相關部門,並督辦解決。據介紹,在運行的前兩年,全區已受理各類工單150萬余件(日均3326件),辦結率達99%以上。
此外,新機制下,吳江區重構基層網格,以小單元治理支撐其精細化治理大格局。全區從上到下劃分區、鎮、村(社區)、基層網格四級網格,全部基層網格無縫銜接,70%問題目標在網格內解決。
案例顯示,網格員張明華發現某工廠有偷排廢水的情況,便立即上報至聯動指揮平台,隨后公安機關及時響應,發現該廠車間違法滲排重金屬超標的廢水,並抓獲涉嫌污染環境的犯罪嫌疑人。
除蘇州外,北京市公安局與市12345非緊急求助服務中心建立“雙向直通、實時會商、定期交流”三項機制﹔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實現110接處警系統與政府12345平台的有效對接、聯網運行,群眾全天24小時都能獲得政務公開監督與咨詢、水電暖氣油等方面的應急處置服務。
為實現110平台的便民服務性,公安部介紹,各地公安強化與政府有關部門和民間公益組織的社會聯動。比如,天津市公安局與市政府相關部門建立了“8890便民聯動機制”,江蘇南京市公安局推動110接處警工作與網格化社會治理聯動體系對接,推行村居和社會組織志願者參與警情先期聯動處置,貴州黔東南州公安局成立“110為民服務中心”,牽動當地安監、應急、供水、供電等部門聯合值守,目前110社會聯動單位達265個。
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得到深度應用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信息化的發展,110平台開始運用“互聯網+”思維,努力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在110接處警工作上的深度應用。
公安部介紹,各地積極探索利用網絡科技拓寬群眾110報警渠道,近年來公安微信110、微博110、110移動手機客戶端等網絡報警求助平台的陸續開通,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也極大節約了警力資源。
其中,廣東廣州、江蘇連雲港等地110報警服務台與“今日頭條”開展“公益尋人”項目合作,特別是廣州市公安局專門安排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女接警員組建110“尋人媽媽”團隊,與“今日頭條”聯動處置尋人警情。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13日,廣州110與今日頭條開展的“互聯網+公益尋人”項目成功找回174個失蹤人員,這一數量在頭條合作的全國90個城市公安機關中排名第一,廣州110連續兩年獲今日頭條頒發的“年度榮譽合作公安”獎勵,為此收到群眾送來錦旗12面,感謝電話近100個。
去年2月17日,市民辜先生致電廣州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台(簡稱廣州110)求助,稱其患有語言聽力障礙的小女兒在花都區不慎走失,110接警員詳細記錄走失人員信息后,將情況推送至“頭條尋人”團隊發布信息﹔一名熱心的出租車司機看到了信息,並在路邊發現了該名女孩,幫助其與家人團圓。
此前媒體報道提到,廣州110接報涉及老年人、未成年人和精神智力障礙患者等人群的失蹤警情后,除了記錄走失地、走失者體貌特征等信息,在征得家屬同意、獲取走失者照片后,將相關信息推送到網站和手機APP平台向社會發布。互聯網公益尋人平台利用GPS地域定向精准推送技術,向走失地周邊5~10公裡范圍的手機APP用戶彈窗推送尋人啟事,借助該平台全國7億用戶量的優勢,廣泛發動群眾協助查找失蹤人員,合作首月便成功找回13名失蹤人員。
“互聯網+”,正在助力110信息化水平提升。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直屬大隊(漳州110)確立“止於未發”理念和“為新時代創造更好生活體驗”工作目標,以問題和民意為導向,升級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從“110快接快處”到“110快偵”,為解決盜搶騙等小案頑疾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發案率下降近50%
此外,河北省公安廳研發“公安110”APP和微信小程序,與滴滴、順豐等企業建立協作關系,開通視頻報警、靜默報警等,集成110電話、12110短信一體化報警功能﹔廣東省公安廳聯合“魅族”、“小天才”等手機廠商,研發推出支持110報警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遼寧、陝西等地完善12110短信報警平台,為無法使用語音報警的聾啞殘疾人士和在特定環境下不方便使用語音報警的群眾提供了快捷報警渠道。天津、上海、浙江、福建、重慶等地也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創新推出移車助手APP、114移車專線等110線上服務,為群眾提供了移車警情處置、輕微交通事故快處、線索舉報、政策咨詢等多樣化服務。
新京報記者 左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