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驗破解奧運場館持續運營難題

2020年01月08日09:25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各項籌備工作緊張而有序向前推進。2019年12月13日,國際奧委會副主席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成為冬奧會歷史上一次非凡的成功。在肯定冬奧會籌備工作的同時,薩馬蘭奇也指出,對於一場奧運會來說,除了賽前籌備,更大的挑戰在於奧運場館的賽后運營。

由於體量巨大、維護成本高、功能開發難度大等原因,大型奧運場館的賽后運營成為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在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中,奧運會主場館在賽后閑置甚至荒廢的案例也並不少見,“賽時風光無限,賽后難以為繼”似乎成為奧運盛會難以走出的怪圈。自然,北京這座“雙奧之城”也備受關注:北京2008年夏奧會之后,奧運場館是否實現了持續運營?北京2022年冬奧會,對於場館的賽后運營是否事先進行了規劃?

直面挑戰 探索奧運場館轉型之路

北京國資公司是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網球中心、曲棍球場和射箭場等5大奧運場館的投資建設和賽時保障單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又承擔起鳥巢和水立方的賽后運營和綜合利用職責。於是,關於奧運場館持續運營的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了北京國資公司面前。

尋求“后奧運時代”奧運場館的轉型之路並不容易,北京國資公司的探索過程充滿挑戰。盡管在奧運會之后,兩大場館可以享受奧運帶來的旅游紅利,但隨著奧運記憶的淡化,單純的旅游收入不能負擔場館運營和設施折舊產生的成本。北京國資公司必須為場館重新定位,拓寬場館功能,提升使用效率。

實踐証明,大局意識讓作為國家公共體育設施的兩大場館,切實履行了國有企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而產業化運營思路,充分發揮了大型國有企業的資源優勢,多種業態互動融合能夠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為場館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提供了空間。

站位高遠 拓寬奧運場館功能

服務保障重大國事活動是奧運會后北京國資公司對兩大場館的重要定位。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歡迎晚宴在水立方圓滿舉行,2015年北京國際田聯世界田徑錦標賽在鳥巢成功舉辦,2019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亮點——亞洲文化嘉年華在鳥巢成功舉辦,而水立方則成功舉辦了國際籃聯世界杯開幕式。作為北京奧運會的標志性建筑,鳥巢和水立方日益成為展示中國形象與首都北京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保障重大國事活動的順利開展是兩大場館的首要責任。

北京國資公司還積極向兩大場館注入文化、體育、金融、創投等資源,豐富奧運場館運營內容,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特別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在體育賽事方面,憑借一流的場館設施和良好的運營服務,意大利超級杯、南美超級德比杯、倫敦超級德比杯等國際頂級足球賽事和“沸雪”世界單板滑雪賽、國際雪聯自由式空中技巧世界杯等相繼登陸鳥巢﹔國際泳聯旗下的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國際高水平的單項賽事均落戶水立方。在文化演出方面,積極對接高端文化資源,讓鳥巢和水立方成為代表品質和影響力的場所。與此同時,北京國資公司加強自主品牌的培育和開發,一方面開發奧運場館特色文創產品,打造“鳥巢·京韻”國粹新京劇駐場演出,推出鳥巢大型視聽光影秀,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有效供給﹔另一方面打造文體藝術品牌,加強無形資產輸出,如“鳥巢文化中心”、“藝術水立方”和“夢幻水立方”,讓體育場館成為文化藝術交流平台。

立足公益 讓奧運遺產惠及大眾

作為公共體育設施,在鳥巢和水立方的賽后運營中,北京國資公司始終貫徹“奧運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承擔場館舉辦公益性活動的義務。這不僅促進了奧運場館的充分利用,也讓奧林匹克精神融入市民的生活方式。

在推動全民健身方面,鳥巢形成了諸如鳥巢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少兒趣味田徑運動會等自主品牌公益活動,以及鳥巢半程馬拉鬆、鳥巢歡樂冰雪季等群眾性體育活動。水立方打造水上樂園,為多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提供游泳培訓課程,舉辦“北京市全民游泳大賽”等活動。

兩大場館發揮自身影響力,開展公益活動,倡導公益理念。例如鳥巢多年舉辦“愛無國界-國際義賣活動”,水立方連續舉辦“尋根之旅”華人青少年參觀旅游活動,自主舉辦“點亮藍燈”孤獨症關愛活動,並設立了專項基金,為孤獨症患者提供幫助,同時開展了殘疾人關愛、救災扶貧、節能降耗等多主題的公益文化活動。

作為北京旅游新地標,鳥巢的旅游模式由傳統的觀光游向奧運文化游、深度游、體驗游方向轉變。水立方3000余平方米公益文化展區免費向游客開放,“水立方冰水轉換主題展”、“美麗中國江山風情”、“APEC之旅”等主題展覽活動讓游客贊不絕口。

自2008年10月北京夏奧會后開放運營至今,鳥巢和水立方共接待中外游客及觀眾超過5600萬人次,安排各類賽事、演出、展覽展示以及全民健身等活動3400余場次,真正讓奧運場館“上得了國際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

接力冬奧 讓奧運遺產持續利用

北京2022年冬奧會緊張籌備中,奧運遺產及其持續利用依然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北京2008年夏奧會的主場館得到再次利用,鳥巢承擔冬奧會開閉幕式服務保障任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舉辦過冬奧兩屆奧運會開閉幕的主場館。水立方則變身“冰立方”,承擔冰壺比賽場館改造和賽時保障任務,成為國際首個實現“冰水雙驅”的奧運場館。作為北京冬奧會標志性工程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也是在原射箭場和曲棍球場兩個臨時場館的基礎上投資建設。早在國家速滑館建設伊始,北京國資公司就充分考慮了奧運場館的賽后可持續利用問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后,國家速滑館將成為以冰雪運動為突出特色的新體育綜合體,成為人民群眾體驗冬季美好生活的新地標,向世界展示“冰絲帶”可持續利用的“中國方案”。

對於冬奧會及冬奧遺產持續運營的規劃,不僅表現在場館的持續利用上,更體現在對冰雪產業發展的長遠考慮。聚焦“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北京國資公司整合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資源和北奧集團成為2022冬奧會贊助商的資源,聯動冬奧頒獎慶典廣場,舉辦“相約2022”冰雪文化節,推動冰雪產業發展。

奧運場館的持續運營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兩屆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和巴赫對鳥巢的賽后利用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鳥巢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大型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的一個典范。羅格更是將水立方譽為“設施最完善、開放程度最高、運營效果最好的奧運游泳館”。鳥巢和水立方賽后運營的成功實踐,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奧運場館賽后“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國經驗”。這也讓我們有信心期待,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再一次証明,奧運特大型場館可持續運營的“中國經驗”能夠為世界提供借鑒,誠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說:“中國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奧運遺產感到自豪。”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