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4日電 (記者 鮑聰穎)以最現代的方式,感悟最古典的菁華,1月3日,《但願人長久—唐宋名篇 北京新年音樂朗誦會》在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完美落幕,為首都詩詞、朗誦愛好者呈現一場視聽盛宴。
本場演出陣容非常強大,由鄭小瑛指揮、呂中、喬榛、宋春麗、肖雄、張晶、吳玉霞、凱麗、迪裡拜爾、袁晨野、康庄、蔡浙飛、瞿弦和(按姓氏筆畫排序)及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哈爾濱大劇院木蘭童聲朗誦藝術團共同重磅呈現。
朗誦會上的作品多為大眾所熟知,風格各異,形式多樣,既有曠放豁達的《將進酒》,又有超凡脫俗的《陋室銘》;既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愛蓮說》,又有令人心潮激蕩的《蜀道難》......通過藝術家們的演繹,大家紛紛表示別有一番風味,感情至深,感同身受。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當《將進酒》的詩句從舞台上響起時,從中感受到的是”詩仙“李白的情極悲憤而又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有著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飽含著深厚的內在感情。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一首《愛蓮說》,雖然身處現代,我們也能感受到他那份赤子之心。
還記得那首《琵琶行》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雖是文字描述,去讓現場觀眾似乎隱約聽到了那美妙的琵琶聲聲。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伴隨著音樂聲聲,蘇軾的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也在舞台上響起,觀眾聽著藝術家們的朗誦,真切感受著詩詞背后的故事,嘴裡默默跟著一起念著。當晚,宛如一片音樂的海洋,一座詩歌的殿堂。
“這不僅是朗誦,而是詩歌與音樂的雙重享受。”一位現場觀眾告訴記者,她今天特意帶了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一起來觀賞節目,“很多篇章孩子都是耳熟能詳, 聽到名家大咖的現場誦讀,印象更加深刻。”
守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努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通過朗誦與音樂藝術形式,體驗中國文化智慧的深邃廣大,用聲音傳誦經典,傳承中華精神,共同感受“文化自信”帶給我們的力量。
本場演出由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北京驅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制作,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