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社保中心“主動出擊”解難題 延伸業務讓群眾少跑腿

2020年01月02日10:00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朝陽區社保中心積極回應街鄉需求,對43家街鄉社保所進行走訪調研,對各街鄉反映較集中、反映頻次較多的難點痛點問題逐一解決,化“被動響應”為“主動出擊”。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延伸服務業務、加強隊伍培訓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切實解決基層反映的難題,提升便民服務工作質量,讓百姓切實感受到社保提速提質帶來的便利。

聯動辦公優化業務流程

“以前辦理個人養老保險退休業務,需要各社保所工作人員拿到退休批件后,親自帶著申報材料到社保中心為新退休人員辦理信息入庫,同時拿著復印件到基金支付科為該人員辦理月報補支,並在現場等待拿回單。”區社保中心基金支付科工作人員張艷告訴記者,現在社保中心各科室密切銜接,實現了信息共享。

針對街鄉反映“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退休流程太復雜”的問題,自2019年12月1日起,社保中心以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對接代替群眾跑腿,在行政受理中心辦理退休人員預審時,預留退休人員的社會化街道代碼,在行政受理中心進行退休人員待遇核准后,系統按照預留信息自動將退休人員推送至支付庫並自動完成補支。街鄉社保所無需再為退休人員二次減少、退休人員入庫及待遇補支業務而四處奔波,減少了社保所往返,簡化了業務流程。

優化前,街鄉辦理個人養老保險退休業務需要六個步驟:退休人員預審、退休人員檔案審核、退休人員待遇核准、退休人員二次減少、退休人員支付入庫、養老保險待遇補支,全流程正常辦理下來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優化后,直接省掉后三步,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與行政受理中心會將新退休人員的信息推送至社保基金支付科信息庫,收到信息后,工作人員直接將退休人員和無保障人員信息入庫,並通過數據篩選直接進行補支,待遇補支信息通過郵件發送到各社保所,縮短了四分之一的退休業務經辦時間。

“優化流程后,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漏掉入庫人員信息的現象,另一方面,社保所工作人員不用跑腿了,社保中心工作人員也減少了現場叫號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張艷告訴記者。

延伸業務讓群眾少跑腿

區社保中心將業務風險小、百姓需求量大,比如定點醫療機構變更等業務,延伸至社保所辦理,各社保所根據統一印發的業務經辦流程,收齊相關材料后可自行在經辦系統中操作業務,無需到社保中心辦理。

“像‘增、減、變、更、補’一些基礎性業務,目前已經下沉至43個街鄉社保所,群眾可以實現即時辦理。”區社保中心基層管理科副科長李紅梅介紹,為了讓參保群眾和參保單位在“家門口”就能便捷、快速地辦理社保業務,區社保中心不斷擴大社保所延伸服務范圍,目前,延伸業務范圍已由最初的8項擴大到25項,43家社保所經辦業務量佔全區社保所類業務總量接近42%,方便居民辦理相關手續,減少社保所工作人員往返社保中心經辦業務次數,降低了行政成本。

“在業務考核及業務延伸中,針對因時間緊、距離遠造成的檔案不能及時上交的問題,社保中心優化檔案提交流程,在社保所推廣使用檔案系統,即社保所經辦完業務后,經辦業務信息錄入檔案系統,並及時進行歸檔整理,實現與中心業務檔案的實時聯動,隨后社保中心安排專人上門接收檔案,解決了街鄉社保所上交檔案不及時的問題。”李紅梅表示,檔案系統下沉減小了業務風險的發生,檔案收取方式由社保所提交變為社保中心上門收取,增強了社保所業務經辦的便捷度,在此基礎上,中心計劃進一步實現檔案數字化管理,不斷減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片會”培訓打造專業隊伍

業務下沉后,如何針對街鄉需求開展多樣化培訓? 社保中心通過加大培訓力度,夯實基層社保所“1+2+N”的培訓模式,加強“片會”培訓力度,推進隊伍專業化,切實保障基層服務網點經辦質量。

“1+2+N”培訓模式,即全年舉辦1次全區社保所常規培訓、2次重點專項業務培訓、推進線上線下結合的N次業務指導:包括線上微信平台的日常經辦業務指導,線下走訪社保所開展小型培訓會、邀請社保所工作人員到社保中心接受業務操作培訓等。通過小規模的線上或線下指導,以點帶面地強化社保所的業務知識,有效地提高社保所工作人員經辦水平。

“針對各社保所反映的培訓多樣化需求,我們通過召開分區域‘片會’,進行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解決基層實際問題。”區社保中心副主任陳靜介紹,在常規“大課堂”培訓的基礎上,社保中心根據街鄉業務特點,豐富培訓形式,開展劃區域“片會”,將全區43家街鄉按區域劃分為四個片區,按片區開展有針對性的業務指導培訓,並交流意見建議。每季度完成至少兩次“片會”,形成區、街兩級溝通的長效機制。(張慧嬌)

(責編:高星、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