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9日电(池梦蕊)7月29日,龙潭街道在左安浦园社区开展“大篷车进社区集中收集可回收物”的活动。
疫情期间,龙潭街道在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时,垃圾分类工作一直在紧张的开展。在龙潭街道领导和垃圾分类专班的重视,各社区的大力支持下,龙潭街道的垃圾分类效果明显提升。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版开始实施前后,街道和社区组织了线上直播课堂、志愿者桶站宣传、社区卡口发放宣传页等多种方式进行条例知识的学习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激发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据统计数据显示,龙潭街道的厨余垃圾日分出量已达9吨,厨余垃圾分出率约25%。
垃圾分类已经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还要组织可回收物的现场回收呢?龙潭街道左安浦园社区党委书记郝宏婷说:“根据生活垃圾的组成结构来看,生活垃圾中30%是厨余垃圾,20%是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分出都能给垃圾减量带来巨大的贡献,所以可回收物的分类和处理也非常重要。”
从街道垃圾分类负责人了解到,龙潭街道为了让居民更方便的处理可回收物,已经在8个社区开通了线上呼叫上门回收的服务,考虑到有一部分老年人家里没有网络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没办法完成线上呼叫。经垃圾分类专班组研究决定采用”大篷车进社区”的方式进行线下可回收物的回收,以满足这些老年人卖废品的需求。
“大篷车进社区”的活动受到了小区居民的大力支持,居民们表示在闷热的天气下,足不出小区就能完成废品的回收真是太方便了。
活动现场,除了工作人员、回收工具、回收车辆外,还设立了垃圾分类宣传区,宣传员向前来交售可回收物的居民和过往的居民进一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教给居民“两桶一袋”的分类方法,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