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瑶
曾经古色古香的老北京四合院,却因年代久远、几代人长期同住一个屋檐下,而空间狭小局促、生活设施老旧、原有风貌渐失。今年,东城区各街道将选取试点平房区院落进行“微整治”,按照一院一策、分步推进的原则,打造一批风貌古朴、环境宜居的“美丽院落”。眼下,部分院落提升方案已经确定,将于近期进场施工,让老胡同居民加快过上现代生活。
打造“美丽院落”不搞一刀切,院落由各街道根据院落本身情况、居民意见自行选定,主要将围绕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完善便民设施、加强自治管理等4方面开展“微整治”。
坐拥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的朝阳门街道选定了朝阳门南小街205号、前拐棒胡同14号两座小院。“经过过去几年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老城的街面儿重现古朴风貌、城市品质提升,但在街面儿往里的胡同院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美丽院落’就是老城更新从面儿向里子的延伸。”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炎说,“美丽院落”绝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不破坏院落传统风貌基础上,用绣花功夫对院落进行精细化提升。
夏日炎炎,朝阳门街道责任规划师惠晓曦和设计师们一头扎进朝阳门南小街205号,一遍遍踏勘、调研、研究“微整治”方案。这是一个476平方米的老四合院,分为前后两个院落,虽说院落规整、青砖灰瓦,但里里外外逛一圈,老旧和不方便之处显而易见:地面老砖已破损、有些地方露出了黄土,院子里自行车、旧桌椅随意堆放,过道、墙角都被杂物充满,本来不宽敞的前院儿被挤占得十分有限,院内厕所、休憩场所更是遍寻不着,老北京四合院的慢生活少了基本的硬件保障。
一遍遍调研和征求居民意见,设计师团队初步拿出方案:依着前院儿的墙壁增加自行车停放区、休憩廊架、花槽和挂墙儿童篮球筐,为居民们提供休憩娱乐空间。同时,清理杂物、铺装地面、院落绿化,增加化粪池和净化槽等,为引入户厕预留条件。“目前,方案还正在研讨中,将与居民再深入讨论,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将把美观与实用结合起来,保护好院落的原有风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惠晓曦说。
不光朝阳门街道,在前门、安定门、交道口等街道,院落“微整治”方案正在研究中。“打造‘美丽院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方案成熟一个、组织实施一个,一院一策、分步推进,院内全体居民对实施方案达成一致方可实施。”东城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