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海棠花節啟動 28種海棠競相開放

4月6日,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第23屆海棠花節正式啟動,公園內共有28個品種的海棠樹5000余株,是北京市海棠品種最多、數量最大的海棠園。
每年清明前后,元大都公園內的小月河兩岸花開似錦,各色海棠綿延一公裡,因此得名“海棠花溪”。元大都海棠花溪景區內栽植西府海棠、金星海棠、雪球海棠、垂絲海棠、果凍海棠、貼梗海棠等常見海棠品種,還種植了露易莎、春雪、粉屋頂、粉手帕等新優品種海棠,海棠的品種達到了28種。粉紅色的垂絲海棠、粉色的西府海棠、淡粉色的果凍海棠、深粉色的絢麗海棠、白色的雪球海棠,白色、粉色、紅色的海棠花把元大都公園妝點得異常美麗,紅花綠樹青溪相映成趣。
朝陽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李大鵬表示,朝陽區全力推進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在全市率先推進公園開放管理工作,實現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綠色惠民成果。作為試點園區,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已經在去年下半年率先完成了改造提升工作,對公園圍欄進行拆除、並打造特色景觀和休憩區域,讓更多群眾感受城市與美景的無縫融合,體會森林城市和朝陽綠化美化建設的生態福祉。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主任張宏濤介紹,目前,元大都公園作為無界公園建設試點已完成改造且向公眾開放,面對群眾高漲的游園意願,公園通過布置靜態景觀、打造特色打卡點、規劃游園引導路線、增派管理人員等措施,分散公園密集人流、保障游客游覽安全。
現場還設置了文明游園體驗活動,由北京文明游園公益形象大使“文小明”、“游小園”帶領公眾進行文明游園,感受春日氣息。
據了解,朝陽區致力打造“公園城市”示范區, 為進一步提升綠化建設的惠民成效,讓群眾切身體驗到“公園中的城市”,朝陽區通過建公園、修綠道、拆圍欄、連水系等多重舉措,逐步實現公園與城市景觀融合、河流與湖泊貫通,打通整個城市生態空間。全區城市綠地面積1.6萬公頃,公園綠地面積6400公頃,均居全市第一,初步形成“兩環六楔、五河十園、多廊交織”的綠色空間格局。朝陽區已建成綠道270公裡,其中北部綠道總長約130.8公裡。未來,全區將實現415公裡綠道相互連通,用濱水步道、通航河道把“五河十園”綠色空間相連成片。
目前,朝陽區已實現43處公園開放管理,拆除公園圍欄36300余延米,打破公園與相鄰綠地的阻隔,加強公園與城市的生態連接。下一步,朝陽區計劃再開放25個公園,開放比例超80%,總面積2100公頃,推動實現步行10分鐘可進入的無界公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