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招牌亮起來,消費券帶動的區域經濟復蘇樣本
北京:百億消費券“點燃”人間煙火 萬家實體小店忙著“線上攬客”

北京發放餐飲消費券,以提振本地消費,圖為外賣小哥在一家餐飲店取餐。 受訪者供圖
最近兩周,每到上午10點,王立成都會點開美團App,搶消費券。他是北京一家羊肉泡饃店的老板,經營小店已有13年。“好多地方都發過消費券,終於到北京了。”王立成說。
今年以來,聯手美團等零售企業發放消費券,是多地政府部門“不約而同”的選擇。
據統計,截至6月底全國超20個省份累計發放多領域消費券已超過100億元。北京於7月18日起累計發放1億元餐飲消費券,湖北自6月起將發放3輪消費券,深圳自4月底陸續發放5億元消費券……
消費券能量有多大?北京共計發放消費券600萬張左右,預計將拉動消費6億元﹔美團數據顯示,截至5月3日上午10點,深圳共計發放餐飲、文旅消費券75.66萬張,帶動當地消費約522.4萬元。
走過疫情的艱難,城市的實體商戶至今最終得以增收。
7月,王立成的羊肉泡饃小店單量已經破萬﹔6月以來,湖北一冰糕批發店的銷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88%﹔5月初,深圳一家燒鵝檔口的日營業額增長4倍多……
“有了消費券助力,大額訂單還會增加的。”消費券“重燃”城市煙火,王立成充滿期待。
本地消費提振烤肉店到店客流量增長1.6倍
7月18日起,北京開始面向全市消費者發放餐飲消費券,包含外賣類、到店類、養老助殘類三種消費券,累計達1億元。
餐飲堂食受疫情影響,很多餐飲商戶對消費券期盼已久。
“5月北京大部分地區暫停餐飲堂食,不過我們店還是全員上班,一上午就有200多單外賣,相當於店內四倍翻台率。”王立成說,他的店鋪開在海澱北土城路一處平房,經營13年,訂單在外賣平台的附近商圈排名中位列前10名。
這得益於王立成對於外賣餐品的改良。面食類外賣的最大挑戰是口味,饃在湯裡泡久了不好吃,面也會坨。“比如外賣訂單的油潑面會多放油,用大一些的餐盒,給面留一些騰挪空間,再加上30分鐘-45分鐘之內送到,外賣口感和堂食差距就沒那麼大。”
更多店鋪在疫情期間艱難維系。
35歲的宋學濤在北京經營一家自助烤肉店,由於食物的特殊性,不適合外賣配送,店鋪在5月暫停營業。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店鋪恢復經營,但營業額與往常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得知北京發放了消費券,宋學濤早早和員工開會布置任務:制作消費券宣傳海報,增加冰飲、海鮮等夏季熱銷品的備貨量,周末員工全數到崗……
“有的消費者不會使用消費券,我們特地為此制作了海報,員工也都進行了培訓。”宋學濤提到,他們店在美團平台上線了108元的單人自助餐,顧客可使用滿100減30元的堂食消費券,相當於打了7折。
他粗略估計,消費券發放的第一周,烤肉店的客流量已經是發券前的1.6倍。即便是工作日的午間,店內大廳也基本坐滿,門口還有顧客在等位。
美團平台公布了7月18日至24日的核銷數據:房山區一家自助披薩店到餐核銷單量第一,消費券相關的訂單達4304單,宋學濤經營的烤肉店已經位於消費券核銷數據的前十位。
店裡還拓展了一些新客群。“以往我們的顧客多是周邊居民,但這周以來接待了不少公司白領。他們都是在美團上領券下單后直接來店裡消費的。”宋學濤說。
“剛開始可能還有人不知道有消費券,最近來店裡詢問如何使用的人越來越多了。”宋學濤覺得,疫情好轉,消費券的發放又刺激更多人出門消費,小店生意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復蘇。
據美團數據,7月18日至8月1日,北京南鑼鼓巷商圈、前門商圈環比交易額分別增長29.1%和23.8%。相比去年同期,王府井商圈交易額同比上漲64%。
得益於消費券的發放,本地消費提振,北京商圈交易額也在持續增長,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濃了。
本市發放了餐飲消費券,北京一火鍋店員工在店內貼上宣傳海報。 受訪者供圖
本地商戶增收燒鵝檔口營業額增長4倍多
到8月1日,北京消費券已發放15天。宋學濤經營的烤肉店營業額開始快速增長﹔王立成的羊肉泡饃店實現單量過萬,營業額也在穩步提升。
在北京之前,在深圳的餐飲商戶已感受到消費券帶來的增收。
今年4月底,深圳通過美團平台發放1億消費券。據報道,發券期間,蛇口街道有小吃店鋪的粽子銷量上漲近7倍﹔一家潮汕飯館單日營業額增長75%……實體小店訂單漲幅明顯。
86歲的安婆對此深有感觸。
安婆在深圳寶安區經營著一家燒鵝檔口,店是四代傳承,存續已有40余年。顧客們最愛的,便是那口帶有柴火味道的燒鵝,每逢年底,店鋪每日最多能賣出100多隻燒鵝。
深圳在3月經歷疫情,當地餐飲行業暫停堂食。在街道辦的幫助下,這家燒鵝檔口沒有關,還給防疫人員提供打包的餐食。但小店經營依舊困難,每日營收甚至沒辦法維持開支。
“當時我們都擔心店會堅持不下去。”安婆說。
隨著深圳消費券的發放,燒鵝檔口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安婆統計過,“五一”期間,店裡的單日營業額一直在增加,最多時比疫情期間增長了4倍多。“消費券帶動了更多的消費者來我們店,每天能賣到40多隻燒鵝,這是我們自今年春節后,店裡的最高銷量了。”
燒鵝檔口10多公裡外的蛇口街道,一家名為“嘉華小吃”的店鋪也已有27年的歷史。
店裡的煲仔飯、潮汕小吃遠近聞名,“料靚餡足”的粽子更是蛇口的標志性美食。受今年深圳疫情影響,小吃店曾暫時閉店近一個月的時間,“剛恢復運營時,店裡隻能做外賣和外帶。一天能賣出30-40單,銷量在慢慢恢復,還收到了美團2000多元的返佣。”店主葉向家說。
葉向家和家人一起經營著這家小吃店。回憶深圳發放消費券的那段時間,葉向家感慨,“消費券發放后,我們店的人流量有了明顯提升,經常有顧客不會操作,問我們消費券怎麼用。”
深圳消費券發放期間,嘉華小吃銷量好時,一天能賣1000多隻粽子,銷量相較於疫情期間上漲了近7倍。“大家更願意進店消費,我們這些小商戶的營收才能逐步提高。”葉向家說。
文旅復蘇各地旅行社客流提升3倍
餐飲之外,各地也相繼發放文體旅游類消費券。據了解,為適應游客出游的各個場景,文旅消費券包含酒店、門票、跟團等多種類型,最大程度發揮消費券的“乘數效應”。
7月26日,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發放1.13億元的文旅消費券。今年5月,深圳也曾推出1000萬元文體旅游消費券,還專門針對健身行業設置了“滿200元減100元”的消費券。
文旅商家們直接從訂單變化中感受到行業復蘇的活力。
在貴州當地,一家酒店的總經理吳清為說,酒店近幾天都迎來了滿房:“7月26日以來,有四五十筆訂單都用了消費券,有的客人為了湊更大的折扣,也會連訂幾天。”
貴州位於中國西南,地貌以山地高原為主,又有多條河流,省內風景旅游景區頗多。因疫情反復,當地的旅游行業也曾暫時陷入低谷。
“我們旅行社有8年歷史了,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很明顯。”江興華說,他是當地一家旅行社負責人,7月26日開始,隨著貴州文旅消費券的發放,旅行社接到的咨詢電話開始多了起來。
為了給游客提供實惠,旅行社也會在美團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做好線上產品的配置。
貴州此次發放的旅游產品線路券,適用於由旅行社組織的旅游線路產品,其中包括熱門景區短期線路、山地戶外游、避暑旅游等。“消費券確實能讓游客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以1日游為例,客單價在250-270元左右,如果一家5口出行,一家人可以省掉250元左右。”
江興華說,對於商家而言,客流量也有明顯提升,“這幾天的最高客流量是以前的三倍。”
雲南同屬於旅游大省。近幾個月,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也通過美團等平台發放文旅消費券。美團數據顯示,7月至今,雲南景區門票訂單較6月同期環比增長近200%,西雙版納、德宏、迪慶、臨滄等地的住宿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均超過50%。
在此之前,深圳的文體旅游行業也在消費券的助力下逐步復蘇。深圳一家健身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提到,他們在全市有14個營業門店,消費券發放期間,客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部分門店增長超過50%。
回顧當時,深圳歡樂谷市場負責人很是感慨。
因疫情防控需要,深圳歡樂谷曾於3月14日至3月29日臨時關閉,有不少游客通過大眾點評評論區、微信公眾號給景區留言,期待相逢。到5月,在消費券的助力下,景區客流量提升了87%。沉寂多日的歡樂谷,終於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與繁榮。
4月30日,深圳市民通過搶到的消費券,在嘉華小吃店內買單。受訪者供圖
助力經濟消費券“點燃”城市煙火
北京、深圳等地之外,湖北也通過美團平台發放“惠購湖北”消費券,發放時間從今年6月到10月。餐飲文旅之外,得益於消費券對當地消費的提振作用,湖北的便利小店也實現增收。
“最近幾周,根本忙不過來了,線上訂單變多了,最近一個月光線上訂單就超過了2萬單。”
武漢一冰糕批發店的店主艾武寒說。他從6年前就開始做冰品批發,專門給武漢本地商超和消費者供貨,今年6月以來,店鋪的銷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88%。
夏季是冰品的銷售旺季。艾武寒提到,冰糕批發價格原本就優惠一些,疊加上湖北消費券,伊利小布丁的單根價格降至0.5元,“優惠價格增加了冰糕的銷量,營業額和利潤都在增長。”
消費券和零售的結合,也進一步催熱了“夏日經濟 ”。
美團數據顯示,6月湖北消費券的核銷中,啤酒、冷飲等品類銷量增長明顯,其中,精釀啤酒等商品銷量環比增長近60%。中百倉儲單個門店線上商超訂單環比增長超3倍,其中冰品類的銷量增長5倍。
從餐飲到文旅、零售,從深圳到湖北、北京,城市的實體商戶切實感受到了消費券的能量。
有專家提出,發放消費券更有利於促進居民消費而不是挪作儲蓄,可以在特定時間內快速轉化為現實購買力,拉動經濟效果明顯。消費券的使用領域具有明顯的指向性特征,如受疫情沖擊較大的餐飲、零售、文旅行業等,有利於這些行業和中小商戶渡過難關,促進經濟復蘇。
也因此,今年以來,聯手美團等零售企業發放消費券,成為多地政府部門“不約而同”的選擇。
多地消費券均致力於促消費、穩就業,而政府部門聯合美團等零售平台企業發放消費券,具有精准、即時和本地化的特征,能夠短時間內幫助當地實體商戶增加銷量。消費券通過團購、外賣等場景覆蓋大量中小商戶,既豐富了當地零售供給,又提振了當地實體消費。
到8月,北京消費券仍在持續發放,疫情防控形勢也在好轉。王立成說,“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券就是一個大額紅包,當天領當天花,很快就用掉了,我們這些餐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
現在,小店餐桌時常坐滿,年輕人把酒對談,城市煙火“重燃”。
應受訪者要求 王立成為化名
文/劉彥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