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強化頂層設計 全面激發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活力
人民網北京11月19日電 (池夢蕊 劉寧)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增長,新一輪科技革命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創新已經成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核心要素。近年來,東城區委、區政府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文化建設放在區域建設的首要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實施“文化強區”戰略,不斷強化政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自覺意識,持續推動公共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活力,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格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邁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好地滿足群眾多層次、多領域、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推動制度創新,開創以落實“崇文爭先”理念為核心的新發展階段。“崇文”就是發揮東城文化優勢,通過“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並轉化為發展硬實力,為城區建設提供強勁的發展動力與精神支撐﹔“爭先”就是各項工作走在前列,以文化塑形象、增動力、提品質,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首善之區。堅持“崇文爭先”,不但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力爭讓“文化東城”成為弘揚文化自信、彰顯首都形象的城市標識,還要充分發揮文化的牽引和支撐作用,努力探索文化引領城市發展的創新實踐。基於在推動歷史文脈與城市發展融榮共生,積極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大國首都建設上承擔的重要使命,東城區先后出台《實施“文化強區”戰略 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7年-2020年)》、《東城區“十四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貫徹落實“崇文爭先”理念進一步加強“文化東城”建設的實施意見(2020年—2025年)》等文件,從頂層設計著手優化公共文化網絡新布局,健全公共文化供給新機制,實現公共文化社會化改革新突破,提升特色文化活動新品質,打造“大戲東望”演藝新生態,落實文化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為高質量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夯實了基礎。
堅持先行先試,深化以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改革為重點的新發展成果。東城區不斷激發改革“動力源”,深化體制改革,積極進行改革探索實踐,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方面先試先行、打造樣板、總結經驗,先后出台《東城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專業化社會化運營實施方案》、《北京市東城區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指導意見(試行)》等政策文件,圍繞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機制建設問題,建設“1+6”制度體系,從“選—用—管—培”四個方面進行全過程閉環管理,形成了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制度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激發社會活力。從2014年起,東城圍繞“有沒有、夠不夠、好不好”三個層次,7年間推動公共文化社會化服務1.0、2.0、3.0的模式版本演進升級,依次解決了資源導入問題、制度建設問題和創新發展問題,從而涌現出一批有特色、高品質的地標性公共文化空間——“北京最歡騰的四合院”美后肆時、最具京味兒的角樓圖書館、公共文化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的27院兒等等,突出文化聚合能力建設,強化現代化傳播理念運用,進一步形成了將公共文化與社區治理和城市更新等融合的“東城答案”。
實現文化賦能,構建以公共文化跨界融合為特征的新發展格局。近年來,東城區全面推進“文化+”多元業態融合發展,不斷將區域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發展的若干措施》《關於進一步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2022年)》《東城區關於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政策文件,並先后與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話劇院和中國美術館等“國字號”文化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優勢,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在社會化運營的公共文化設施中,逐漸形成以文化綜合體為建設目標,以跨界思維優化資源配置,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手段擴大受眾群體范圍,以開放、共建、共創的理念,形成內容生態共同體,聯合文化名人、商業文化機構為公共文化事業持續發展提供內生動力,為百姓提供多樣性的文化產品供給,激發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活力,更好滿足群眾文化新需求新期待。
“十四五”時期,東城區將堅持“崇文爭先”理念,以頂層設計為畫筆勾勒發展藍圖,繼續構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間、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搭建社會力量參與平台、發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奮勇爭先,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發展,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東城方案”、貢獻“東城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