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慶祝大會千名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天安門廣場"為黨獻詞"

2021年07月02日08:2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千人獻詞聲繞梁 七萬觀眾側耳聽

  昨天的慶祝大會上,四位學生領誦成全場焦點 攝影/本報記者 楊益

  “今天,我們站在天安門廣場,緊貼著祖國的心房。今天,我們歌頌人民英雄的榮光,見証如他們所願的夢想……”昨天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7萬人參與大會,一支由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組成的千人方陣成為廣場亮點。學生方陣距離天安門城樓最近,大家用激昂的獻詞慶賀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據了解,千人獻詞的形式是天安門廣場集體活動的首創。“獻詞寫得真誠動人,孩子們青春的聲音更是鏗鏘有力,這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繁榮的未來,也讓我們相信未來的中國共產黨將永葆青春。”一位在觀禮台上參加大會的觀眾感慨道。

  視頻遴選、現場考察、專家評審

  四位學生領誦成全場焦點

  千人齊誦如何做到每人都情緒飽滿,整齊劃一又技術過硬?這離不開獻詞團隊指導老師們的精心指導和同學們超乎想象的努力。“首先,在第一關選拔上,就要做到優中選優。”負責訓練的廣場活動部廣場合唱組相關負責人介紹,團隊的選拔方式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

  自下而上即各學校自己推薦人選。由於選拔時正處於疫情防控時期,不方便現場挑選,他們先給各高校發送遴選標准,每個學校按照標准先行海選,之后再由獻詞導演組織專家進行評議。據負責訓練的老師介紹,遴選標准非常高,需要學生們在鏡頭前朗誦詩,專家組再根據視頻進行篩選,過關后還要進行現場面試,“要看整體形象,包括身材比例、朗誦的語氣和感覺、聲音等”。

  自上而下的選拔方式主要針對中小學,朗誦團隊的專業老師和專家們直接走進學校,優先從設立戲劇、合唱、管樂等社團的學校入手,“直接推門進去,一個班一個班地看,學生們起立一分鐘,我們快速掃一眼,先把符合感覺和條件的選出來。”負責訓練的老師介紹,通過這兩種方式選拔,再進行三輪訓練,從近4000人中選出10個人,作為領誦獻詞的備選人,入選率僅有四百分之一。

  即便是優中選優的10個人,也僅有4人可以站上領誦的位置。昨天的慶祝大會上,來自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彭友馨、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大三學生馮琳、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姚牧晨和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學生趙建銘成為領誦,他們憑借飽滿的激情和扎實的基本功成為全場焦點。

  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力量

  逮著老師同學隨時練習發音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四位同學之所以能站在領誦位置,離不開在訓練中對自己格外嚴格的要求。

  “朗誦第一句的情感奠定了后邊三位領誦者的基調,必須把握准確。”朗誦出第一句獻詞的馮琳是四個領誦人中唯一“科班出身”的,她深諳朗誦的技巧,而這次朗誦對她最大的挑戰恰恰是“忘記技巧”。開始,她嘗試通過變換節奏、語調等各種技巧去誦讀,但這反而讓她覺得誦讀時不能“走心”。於是,馮琳開始嘗試著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力量,通過觀看《建黨偉業》《建軍大業》《奪冠》等影視作品,深刻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愛黨、愛國的感情,讓真實情感的流露戰勝了外在技巧的游走。

  領誦者中年齡較小的彭友馨也曾被獻詞裡的一句話難倒。“媽媽對我說,在每個人心中,中國共產黨都是光榮的模樣。”這句話開頭的“媽媽”二字,根據要求發音既不能太實,也不能太虛,更不能用生硬而夸張的朗誦腔,得讓聽眾一聽就有親切的畫面感。彭友馨總是找不對感覺,於是,她反復練習,逮著同學老師就喊“媽媽”,請大家幫她指導,預備隊的老師同學幾乎都被她叫過“媽”了。

  對於非科班出身的趙建銘,老師要求他提高發聲氣息的把控能力。於是,他苦練基本功,為了解決氣息不足的問題,他就練腹式呼吸﹔為了練就表情控制的功夫,他長時間對著鏡子練習明亮的眼神和自然而發自內心的笑容。基本功有所提升之后,趙建銘還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朗誦的過程中要傳遞出更加飽滿的感情。他為自己找到的解決方案是:多看近現代史書籍、多看黨史影片,多聽紅色歌曲,積累出的黨史知識匯聚出感情線、形成畫面感,朗誦的時候自然能聲情並茂了。

  來自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姚牧晨雖然年齡小,卻也是最勤奮的,總是跟在哥哥姐姐后面學習。在集訓過程中,姚牧晨也遇到很多學習生活與訓練沖突的困難。比如,錯過自己作為主力的全國籃球聯賽等。集訓隊伍中的同學、老師們都安慰他,幫他進行心理疏導。“獻詞的意義重大,我們肩負著中國青少年的時代使命,決不能退縮。”姚牧晨說。

  每天早上半小時體能訓練

  聲樂、形體、台詞綜合提升

  “獻詞的學生們離天安門城樓更近,獻詞環節也備受矚目,為了呈現最好的效果,所有獻詞學生的訓練過程都必須很專業。” 負責訓練的老師介紹,他們組建了綜合訓練團隊,請來聲樂領域的專家指導學生們發聲,請戲劇表演專業的老師對學生們的身條、形體、台詞等進行訓練。此外,還有專門的體能訓練老師,訓練強度大且很有針對性,比如每天早上都要進行半小時以上以跑步為主的體能訓練,還會對男生進行一些肌肉方面的訓練,“要有點胸肌,整體看起來更加挺拔”。

  “讓孩子們從內心了解他們所朗誦的每一句詞都是什麼意思,都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作為學生、作為共青團員,他們具有怎樣的時代使命,這才是這次活動成功的靈魂。”廣場活動導演組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影視學院教師李立宏說,老師們一遍遍告訴同學們這次獻詞活動的意義,並請來專門的黨史老師讓同學們了解黨的歷史,“隻有從內心裡理解了,最終所表現出來的效果才是最理想的”。

  揭秘

  三千人合唱如何做到整齊劃一?

  個人技巧、感情處理、后勤保障三方面各有“法寶”

  在昨天的慶祝大會上,近三千人組成的合唱團讓人印象深刻。活動開始前,《唱支山歌給黨聽》《團結就是力量》《我們走在大路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新的天地》《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社會主義好》,七首經典歌曲聯唱,氣勢磅礡又飽含情感,將廣場變成歌聲的海洋,之后合唱團還演唱國歌和《歌唱祖國》,近三千人為這九首歌苦練近百日,在廣場上呈現出最理想的效果。

  據負責訓練的老師介紹,加上預備隊員,合唱團共2965人,來自49所大中學校,很多都是常年參加藝術活動的佼佼者。三千人合唱,各自基礎不一,如何快速達標?需要在個人技巧、感情處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各有“法寶”。從個人技巧層面看,最首要的就是統一訓練標准。訓練分步進行,先由學校組織學生在校訓練,學校編寫了萬余字的小冊子,詳細介紹每個作品的背景和處理方式,細致到如何斷句、“的地得”如何咬字清晰,可操作性很強。 “標准細化到每個字,唱到這個字時動作應該是什麼角度,動作幅度有多大,重點是要做到統一,分步練時遵循統一標准,到大合練時才能‘千人如一’”。

  除了技巧層面的訓練,還需要真正“內化於心”。負責訓練的老師介紹,他們對每首歌曲進行分析,讓大家了解歌曲本身的含義和內容。還請連續多年為“國歌立法”提出提案的全國政協委員於海為學生們現場講述國歌背后的故事,使得學生們對歌曲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后勤保障方面,為避免訓練耽誤課業,指揮部根據個人情況定制學習方案,一人一策,孩子哪方面落下了,會有補課或者調課的安排,同時要求學校對孩子們的生活方面提供保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七萬觀眾如何一起參與合唱?

  首設合唱引導員 學生指揮每天訓練12小時、揮拍2萬次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昨天上午,伴隨著《唱支山歌給黨聽》的3000人合唱聲響起,整個天安門廣場逐漸被歌聲“點燃”,7萬現場觀眾與合唱團團員們,在50名學生指揮的引領下,同唱9首經典曲目。這些學生指揮用整齊劃一的指揮動作、飽滿的情緒掀起慶祝大會的第一個高潮。

  站在指揮台上的蘆雅晨和另一名同學一起揮出第一拍,為廣場的歌聲海洋按下啟動鍵。在那個瞬間,作為全場的焦點,蘆雅晨要做到萬無一失,還要和幾十米外的搭檔保持絕對默契,這些都要靠無數次的訓練來實現。對此,這位首師大2019級合唱指揮專業的學生直言“不輕鬆”,訓練期間,老師們要求她倆在無法目視對方的情況下做到動作整齊劃一,“我們每天幾乎形影不離,密切交流,讓各自的節奏保持一致,都快融為一體了”。

  合唱團總指揮、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李剛告訴北青報記者,首師大的50名學生指揮有14位曾參加過國慶70周年的群眾活動,其他30多名學生指揮基本是零基礎起步,訓練難度非常大。為了能夠做到動作統一,以昂揚的精神面貌將廣場上數萬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他們經歷了90多天的魔鬼訓練。“特別是前十天的訓練,更是每天訓練12小時、揮拍2萬次。” 李剛介紹,“為了鍛煉整齊度,我們給同學們支起兩根繩子,讓所有指揮們在兩根繩子中間的縫隙訓練,久而久之,指揮們的動作幅度、高度都能做到統一。”

  李剛介紹,50位學生指揮中有14人為3000人合唱團的指揮,其他36人是合唱引導員。“這是一次創新,他們的任務就是通過專業的指揮,來帶動全場7萬人共同高歌”。2018級聲樂專業的言昱慧擔任合唱引導員,她直言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引導“陌生人”投入進來。手上功夫過硬還不夠,足夠的膽量、良好的指揮狀態以及音樂表現力、感染力等也尤為重要。指揮的表情、動作必須具有感染力,學生指揮們每天都要對著鏡子練表情。“所有指揮到后來都會笑了,整個人也都變得陽光了。”李剛說。

  對話

  這次合唱指揮是一次大型思政課

  北青報:這次合唱指揮最大的難度是什麼?

  李剛:最大的難度就是合唱的開場,合唱選擇的9首歌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怎麼在開場時就做到抒情、感人,我們幾經打磨,無數次修改,直到6月5日凌晨1點左右,才最終定下來用童聲無伴奏開場,400多名中學生用藝術童聲的合唱方式演唱。對於指揮來講,如何完美地開啟第一拍最重要,這就對兩位打出第一拍的合唱指揮增加了難度。昨天,她倆雖隔著一條路,但要求她們兩個人必須動作完全一致、默契十足。哪一個人稍微慢一點,就會影響整個開場。為了做到分毫不差,這兩位指揮天天形影不離地培養默契。

  北青報:昨天的合唱指揮達到預期效果了嗎?

  李剛:這幾首作品不一樣,要表現的方式不同,因此指揮們的眼神、表情也要符合不同作品的需求。經過艱苦訓練,大家昨天表現的都不錯,讓天安門廣場7萬人沸騰,讓天安門變成了歌聲的海洋,這就達到了我們想要的藝術效果。

  北青報:您覺得學生指揮在昨天的表演之后,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李剛:首先通過刻苦訓練,讓零基礎的學生指揮在技術上脫胎換骨、創造奇跡。同時,學生指揮們通過對9首紅歌的深入理解、演繹,通過對黨史的深入學習,讓這次的訓練和展示成為大型的思政課。

  本版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李澤偉 劉婧 林艷 雷嘉 蒲長廷

  圖片制作/沙楠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