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蔭映京韻 平安大街西城試驗段至官園橋全新亮相

2021年06月29日09:27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 (鮑聰穎 張海濤)重構街道尺度、健步悅騎、打造“城市客廳”、提升綠色景觀……6月28日,記者從西城區了解到,作為落實首都核心區控規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推進項目,去年下半年啟動的平安大街西城段的整體規劃研究和試驗段改造已正式完工,安全、舒適、綠色、人文的平安大街西城試驗段至官園橋全新亮相。

作為落實首都核心區控規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推進項目,去年下半年啟動的平安大街西城段的整體規劃研究和試驗段改造正式完工。據介紹,平安大街西城段西起西二環官園橋,東至地安門外大街,全長3.5公裡,由平安裡西大街和地安門西大街組成,去年西城區啟動了對平安大街改造的研究,並選定平安裡路口至趙登禹路口420米作為試驗段。

據北京市西城區城管委主任張丁介紹,作為西城區全力推動核心區控規落地落細,讓中央政務環境更加安全、整潔、有序,讓老城更加庄重大氣、古朴典雅,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點工作,此次平安大街西城段街道改造提升以現狀為基礎,因地制宜、調整完善,在總體協調統一、“避免一街兩樣”的原則下,重點展示西城段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城市風貌。

改造過程中,通過優化道路斷面,壓縮機動車道,增加中央綠化帶,調整改善老城城市空間尺度,實現西城段中央綠化帶全線貫通,平安裡至趙登禹420米試驗段共建設中央綠化隔離帶380米,增加了綠化面積6000余平方米,超過14個籃球場大,消除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盲區200余平方米。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改造工程的統籌協調和順利實施,西城區充分發揮街道工委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與沿線產權單位、商戶、居民全過程溝通協商,公開規劃設計、建設修繕、實施管理方案,凝聚社會共識,推動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廣泛開展社區群眾、社會單位和沿街商戶座談會,征求對設計方案的意見建議。組織有針對性的線上和線下問卷調查,確保整治提升更貼近民意和實際。同時選擇地安門大街193號作為街區議事廳,為群眾和社會單位參與提供固定的交流場所。安排項目建設方、設計單位、施工方一道入戶調查,有針對性的做好一戶一策。

據介紹,平安大街西城段的整治提升通過取消原有的兩側停車帶,壓縮機動車道寬度,減少了機動車佔道寬度,將富裕出的空間用於增設中央綠化帶,拓寬兩側人行道,補種路側行道樹,有效降低了街道尺度,人行步道改造前寬度最窄不足1米、改造后步道寬度普遍增加為3.5米以上﹔行道樹原有8棵,現補種90棵,讓原本空曠失衡的街道變成了一條綠樹成蔭、親切宜人的綠色大道。

在試驗段路口減小了道路倒角,增設了過街安全島,讓行人過街更加從容﹔將原本佔用人行道的公交亭移至公交專用道旁,減少了對人行道的干擾,保証了騎行連續﹔通過箱體三化、多杆合一,進一步淨化了步行環境。在保証通行寬度的前提下,將人行道劃分為設施帶、通行區、綠化區,規范自行車停放和設施位置,提升人行道鋪裝品質,保障人們無障礙通行,增添沿街花卉樹木,提高人行舒適度。

在地鐵口的街心公園可以看到,公園綠地草木青蔥,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公園的木質長凳上,居民們三五成群,拉著家常,說說笑笑。公園建好后,每天都會前來遛彎的居民楊玉成說:“原來遛彎,就在胡同裡,或者沿人行道走一圈,現在公園建成了,增加了花草樹木和活動空間,還有不少的健身器材,這給我們居民休閑提供了一個好去處”。

針對周邊功能復合,人群多元,軌道站點集中的特點,項目還圍繞軌道站點一體化改善環境品質,打造城市微門戶系列,為市民營造舒適、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體驗。改善原有地鐵口周邊設施阻隔、混亂無序的狀況,將街角原有的消極空地整合聯通,改造為開放的樹陣廣場、健身活動區,營造林蔭下的城市公共空間,共增加街心公園綠地4000余平米,健身活動場地500余平米。

項目通過合理的人行路徑規劃,動靜分區,設施整合﹔通過增設過街安全島、公交港灣、補植行道樹、保証騎行路權等,提高林蔭健步悅騎的安全性、連續性與舒適性﹔結合道路兩側建筑功能梳理和使用人群分析,對街道“U”型空間進行整體設計提升﹔增加公園綠地、小微綠地,塑造公共交往空間、健身活動場所,加密了15分鐘健身圈,填補了平安大街沿線健身設施缺乏的問題,一定程度滿足了人員密集平房區居民健身活動需求,讓市民出站入園,眼前有景,讓街道空間真正變成居民的“城市客廳”。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突出老城歷史水系精華——什剎海的公共性,優化臨水空間景觀,串聯沿街線性綠地,形成特色公共空間序列﹔組織歷史文化探訪路徑,展示歷史記憶,講述北京故事,讓傳統歷史風貌和現代共享空間交融共生。

“這小公園離得胡同特別近,出門就能看到花花草草,也給我們這些老年人健身提供了場所,舒適度和安全性也高,到公園裡一轉,感覺心情特別好”住在寶產胡同,來公園遛彎的孫秀蕊說到。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城區以“綠不斷線,花不斷帶”為設計原則,以“多喬木、多層次、多色彩、多類型”為設計方法,共同營造“騎行在林蔭路、健步在花園街、休閑在微公園”的綠色空間。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