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婧)走近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199號院,門口是四合院中常見的宅門——如意門。踏過門檻兒,放眼望去,整個院落的建筑風格保留了老門道、歷史文化牆及北房等原有的建筑和印記……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模式口文保區修繕改造及環境整治項目實施主體北京石泰集團獲悉,目前,模式口199、200、223號3處示范院落已完成改造及招商,預計7月初對外營業。
在模式口大街東口,立著一塊非常醒目的牌匾,上書“駝鈴古道”四個大字,這裡是北京市公布的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全長1500米的模式口大街,如一條長龍東西橫貫,因千百年來連通京城與塞外,被稱為“千年古道、百年老街”。從2017年模式口改造首個試點工程——南小街段修繕至今,整個街區改造已經持續了4年,去年基本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並向縱深發展。
模式口大街199號院就位於過街樓遺址斜對面。這個院落的原主人姓厲,民國時期曾經在模式口大街上開過藥鋪。搬走前厲老的兒子特意交代:“北房不能拆,給我們留個念想。”如今走進這個四合院,抬梁、爐坑、土炕都得以保存,設計方在保留了老門窗的基礎上,還為老房子加裝了空調和具有古風的鋁合金門窗。未來,這裡將成為199號精品文化院落的“會客廳”。
“199號院將打造成‘民宿+酒吧’復合產品。”模式口項目全過程管理公司項目負責人常娜介紹,這個院落將包含高端民宿、臨街水吧、特色酒吧等多種功能。整體院落除北房外,院內其他建筑則更偏向現代化,主要提供住宿休憩的私密空間,共有五個套房,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格局。“199號院可能會承接部分冬奧接待功能,我們整體文保區都是要做好冬奧配套服務”。
與199號院隻有一牆之隔的200號院則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打造“精品民宿+轟趴+簡餐”復合型院落,滿足年輕人休閑需求。223號院作為東入口重要節點,引入精品徽菜品牌——徽鎮小廚,將現代建筑元素和街區傳統風貌有機融合,院內增加古典園林景觀,打造庭院餐飲、休閑空間,也將馬上對外營業。
值得一提的是,模式口這3處示范院落在改造完成時,就已經“名花有主”了——為最大限度避免院落閑置,這裡的改造和招商工作是同步進行的。據199號院的建筑師郝陽介紹,精品院落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不同,需要10厘米10厘米地去調整,以便從設計上保証老建筑的“尺度感”。同時,改造的每一步都要與商戶、業主進行充分溝通,要得到大家的認可。
“外部環境無論怎麼改,民生改善才是重中之重。”北京石泰集團副總經理茹濤介紹,整個模式口文保區的改造修繕工作,一直堅持“文物保護是核心,環境整治是前提,有機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點,業態提升是關鍵”的理念。“目前80%的老百姓還住在這裡,我們在改造的過程中,也不斷為老百姓解決問題。不僅置換了低端業態,還為百姓騰出了更多生活空間,比如在龍王廟前和二號院書店前建小廣場,提升百姓生活的品質感,讓居民和游客實現共生共贏。”
攝影/本報記者 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