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恢復歷史水系和自然生態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萬畝生態水鄉

2021年04月12日16:46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萬畝生態水鄉

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京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北京正一步步向“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目標邁進。

從即日起,本報特設“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行走十六區 感知新變化”專欄,記者將行走京華大地,記錄各區在經濟、社會、生態、民生等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動人篇章。

畫眉山雨水濕地公園主體已完工,計劃六七月份將對社會開放。本報記者閻彤 攝

在中關村創客小鎮上班的創客們有了新發現:站在窗前遠眺,不遠處多了一片濕地公園!中間是大面積的水面,兩岸起伏的坡地上草坪和林地交織,遠處是濃淡相間的層層山巒……這片濕地有個詩意的名字——畫眉山雨水濕地公園。

這是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的成果之一。未來五年,在既有翠湖濕地公園等藍綠空間基礎上,海澱區將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再增加1000公頃水面,建成六大片雨水濕地公園,水面覆蓋率從目前的2.6%翻一番,增加到5.2%,實現渠渠都有水,形成1萬畝藍綠交織的生態水鄉。

畫眉山前建起雨水濕地公園

西石小駐、索園憶昔、舟塢記憶、清風掠影、槐蔭棋語、古荷清音……畫眉山雨水濕地公園2020年3月開工,總面積13.7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1.4公頃,水體面積2.3公頃,包含6個主要景觀節點,形成林水相依的空間。公園內選擇了68個植物品種,其中大多為鄉土樹種,喬灌草搭配,突出濕地功能。

畫眉山雨水濕地公園位於大寨渠渠首,其西南約600米處,就是著名的畫眉山。“設計時叫‘大寨渠公園’,建設過程中,當地的東埠頭村村民建議叫畫眉山公園,能體現出地區的文化積澱,我們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見。”海澱區水務局副局長宋強介紹。目前公園主體已經完工,計劃今年六七月份向社會開放。

畫眉山雨水濕地公園只是大寨渠生態治理項目的一部分。大寨渠位於海澱北部地區生態景觀主軸——綠心和海澱北部地區高新技術區——翠湖科技組團之間,是銜接生態綠心與產業園區的紐帶,主要承擔城市建設區及周邊農田的排水任務。大寨渠治理起點為京密引水渠,終點為周家巷溝,全長4.68公裡。除了畫眉山雨水公園,下游還有濱河公園區、桃花溪谷區、翠湖綠廊區、濕地區等景觀。

五年建成萬畝生態水鄉

今年,崔家窯雨水調蓄區二期、三期工程將啟動建設,分別形成十幾公頃的水面。面積180公頃的西玉河雨水濕地公園今年也力爭啟動建設。上庄后河雨水調蓄區、上庄雨水調蓄區、蘇家坨雨水調蓄區、上庄水質淨化濕地、稻香湖水質淨化濕地……未來五年,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建成六大片濕地組成的濕地群,形成萬畝藍綠交織的生態水鄉。

“整個科學城北區通過兩個循環水網建設,給12條河渠補水。”宋強介紹,其中,在南沙河上游建設翠湖調水泵站,通過管線給前后沙澗、前后柳林四條溝渠進行補水﹔在上庄橋建設稻香湖調水泵站,給周家巷溝、東埠頭溝、大寨渠、團結渠、宏豐渠、五一渠、風格渠等九條溝渠補水。目前,泵站和管線都已建成,一舉改變從前有渠無水的狀況,實現海澱北部地區渠渠都有水。

四脈合一助中關村科學城建設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水系建設,是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的一部分。海澱轄區共有96條河渠,包括35條河道。溝渠主要用於行洪,汛期之外基本都是干涸的。立足解決“水不清”“岸不綠”“水不流”“水不足”四個方面的問題,海澱實施“水清岸綠”行動計劃,分區域進行河道規劃設計。

海澱南部地區講述水文化,重點塑造“一區兩軸三循環”的慢行空間和親水岸線,主要圍繞“三山五園”地區,以金河、萬泉河為兩軸,建設玉泉山、圓明園片區生態補水循環水網以及小月河濱水生態走廊,打造親水宜人的慢行走廊。

北部地區構建水生態,重點建設“一軸四核多河渠”的循環水網和生態濕地,逐步形成濕地與濕地相連、河渠與河渠互通、各功能互補的水系生態系統,並通過實施水廠建設,修筑穩定安全的供水體系,保障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供水需求,營造一碧萬頃、人水共融的海澱水生態。

到2025年,海澱區主要河渠將達到健康狀態,沿河形成百公裡慢行步道,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綠色生態水系景觀。“水脈、綠脈、人脈、游脈四脈合一,以綠養水、以人護綠、以文興游,水綠相融,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提供生態保障。”宋強說。 本報記者 於麗爽

(責編:孟竹、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