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世界知名的氣動元件研發與制造商SMC把第一個海外地區總部設在了亦庄。這個總部公司將統一負責在中國地區的5家法人公司的投資、制造、研發、銷售的管理運營,結束由日本總公司直管的歷史,加速中國市場投資。
不僅如此。阿斯利康中國北部總部、GE醫療研發總部、小馬智行研發總部、中法智能制造產業示范園等外資企業近期相繼落地亦庄,加速推進“兩區”建設。經開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據初步統計,預計去年實際利用外資6.2億美元,同比增長11%。
加碼布局:
高端外資項目扎堆落地
早在27年前,SMC就已進入亦庄,陸續建成運營一工廠、二工廠、四工廠和研發中心。而這次成立的是SMC中國投資管理公司,是SMC設立的第一個海外地區總部。
為什麼要把海外第一總部落在北京亦庄?“就是看中經開區的發展前景。特別是隨著‘兩區’建設的加快推進,經開區已成為全市乃至全國的政策高地,營商環境和產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為外資企業發展釋放了重大利好。”SMC(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清海說。
去年年初,SMC提前復工復產。面對企業的復工復產難題,經開區通過重構產業鏈、打通內循環,互幫互利政策,組織召開區內企業工業生產關鍵零配件供需對接會,推動SMC與北方華創、京東方、京運通等區內7家企業達成合作。SMC特意擴充氣動元件產能保障供應,支撐相關企業加大馬力生產口罩機、呼吸機,助力疫情防控。據統計,SMC實現了國內市場50%的新產口罩機氣動元件供應,預計2020年產值增長15%左右。
近期,阿斯利康、GE、瓦裡安、小馬智行等外資企業先后在經開區設立海外總部或研發總部,經開區還與施耐德共建了中法智能制造產業示范園。與此同時,一大批高端外資企業項目在經開區推進建設,海斯坦普、北汽李爾、採埃孚等高端零部件企業建成投產,賽諾菲新一代胰島素大品種落地,拜耳4條現代化生產線開工,GE全新超高端CT機投產。
營商優化:
2小時辦完所有企業執照
讓馬清海印象深刻的是,在SMC公司辦理証件過程中,經開區行政審批局主動靠前服務,積極尋求上級部門支持解決了企業名稱核定等難題,實現了2個小時辦完所有企業執照的“新速度”。
伴隨著北京營商環境壓茬改革,亦庄的高精尖企業率先嘗鮮新舉措、好政策:企業投資項目告知承諾改革深化,推行行政審批與技術審查相分離,創新告知承諾“數字時間戳”﹔施工許可証最短取証時間壓縮至1小時﹔199個政務服務事項採用告知承諾式辦理,數量佔比全市領先﹔政策兌現在全市率先實現“一網申報、一口受理”﹔試點“清單式”執法,為執法提效,給企業減負﹔企業通關實現貨物外觀查驗和實驗室檢測同步進行,通關效率進一步提高……
“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為外商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遇,特別是自貿區的建設,在高端制造業產業鏈的融合發展等領域有著更多的投資紅利。”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梁勝介紹,自去年9月,經開區挂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片區,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自貿區等政策有機疊加。經開區將積極發揮試驗田作用,瞄准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快高精尖產業布局,形成產業和園區雙輪驅動的創新格局。
激發活力:
將打造產業特色綜保區
近日,經開區公布了2020年利用外資的成績單:據初步統計,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2億美元,同比增長11%。
“經開區通過鼓勵現有外資企業增資擴產和積極招引新的外資企業,不斷強化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優化外資企業的營商環境,多策並舉‘穩外資’‘引外資’,著力穩定外資外貿基本盤。”梁勝說。接下來,經開區將著力引進行業頭部企業、國外隱形冠軍、獨角獸企業﹔加強與駐華機構、中外商會的溝通聯系,落實招商獎勵政策,激發招引外資活力﹔發揮海外工作站作用,搭建海外招商平台,延伸招商觸角,開展技術合作,吸引集聚一批外資外貿企業。
梁勝表示,經開區將把“兩區”政策作為開啟區域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大力擴大外資企業規模,打造具有產業特色的綜保區,推動國際合作園區建設,不斷構筑外向型經濟新格局,構建協同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