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年“北京最美街巷”入圍名單出爐,石景山八寶山街道三山園社區北側路上榜,引來不少居民“打卡圍觀”。從原來的“雜草叢生、擁堵不堪、私搭亂建到處有”到如今的道路暢通、環境宜人,八寶山街道在背街小巷治理上下足了功夫。
疏通“大動脈” 街道再也不堵了
三山園社區北側路是八寶山街道永樂東區的一條南北向背街小巷,隨小區一同建於上世紀80年代,小區居民每天出入都需要途經這條街巷,是該小區名符其實的交通“大動脈”。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小區裡的私家車越來越多,這條“大動脈”也越來越堵,給小區居民出入帶來了極大困擾。
為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環境,八寶山街道征用街巷兩側部分閑置土地,對路面進行拓寬,利用道路東側規范停車,解決了機動車亂停亂放的問題,疏通了這條“大動脈”。同時拆除了兩側圍牆,利用原圍牆內閑置的空地搭建了可供居民和行人休憩的街邊小亭,道路不堵了,居民也有歇腳的地方了。
雜草地變身“文化廣場”
冬日正午,細碎旖旎的陽光透過枝丫洒落在三山園新風文化廣場的長凳上,長凳周邊,一位老街坊舞著手中的絲帶,而另一邊,孩子們在歡快地“玩滑梯”,小廣場裡充滿了歡快的笑聲。
據三山園社區黨委副書記董亮介紹,2017年,石景山區疏整促工作的推進讓背街小巷的整治迎來了轉機,通過拆除路側違法建設,騰出了閑置土地。2018年,社區多次召開議事協商會,對小巷的改造聽取群眾意見,結合群眾需求,屬地街道辦事處制定施工方案:路面兩側各拓寬一米距離,增設路邊停車位﹔同步增加步行道寬度,方便接送孩子、出門辦事居民的出行﹔拆除圍牆增設護欄更換健身娛樂設施,補種綠植,讓“出門進園、抬頭見綠”成為了居民們真實生活的寫照。
“老街坊”共同治理門前屋后環境
今年76歲的馬信是一名退役軍人,居住在小區67號樓,家的西側就是永樂東街。自1994年搬到小區以來,已經有26個年頭,他見証了小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變化,見証了一條背街小巷在新機遇下的煥發新生。
“1994年我就搬到了小區,那會周邊就幾棟樓,北面是菜地,南邊是飼養場,隻有幾條土路供人行走,樓邊既無圍牆,更談不上綠化”,馬信笑著說。
2017年,石景山區開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百日會戰”工作,原來家門口垃圾遍地、雜草叢生的土地騰退出來了,馬信和街坊們一商量,都希望能恢復綠化“種花最好”。后來,社區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不斷推進,通過“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政府職能部門提供了月季花苗,馬信十分激動,栽種前幾天就跟綠化隊一同去平地、翻土,又和老街坊們一起栽種了千株月季。
“不能讓來之不易的好環境再次荒廢了”,馬信主動請纓,做一名養護員,“月季每年春秋開兩茬,花謝后及時剪枝,才能使花常開﹔月季喜歡大水大肥,養分足,花才開得大﹔月季每周要鬆土,越透氣越茂盛﹔水肥多雜草盛,除草一定要跟上。”說起月季的養護,老人如數家珍,還將經驗編成了順口溜。
社區的其他黨員和“老街坊”在馬信的影響下,也紛紛加入到“護花隊”中來,辛勤的勞動終於換來了回報,每到初春,花香滿園,都會引來一撥又一撥的居民前來拍照。
文/本報記者 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