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創實驗區晒五年"成績單":新增文化企業1.88萬家

2020年09月06日14:03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9月6日電(記者 高星) 《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五年發展成果》今天發布。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國家文創實驗區構建起文化產業領域的全面改革創新體系,成為引領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區,為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探索經驗。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自2014年12月正式揭牌以來,經過五年多的探索實踐、先行先試,國家文創實驗區不斷整合各方面資源,圍繞文化產業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市場體系、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發展模式等方面,針對痛點、難點問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陳出新步伐,積極構建文化產業領域全面改革創新體系,服務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全國各地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實驗區經驗”,形成了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發展的“實驗區模式”。

五年來,國家文創實驗區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持續釋放,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各項指標不斷攀升。企業數量方面,目前,國家文創實驗區登記注冊文化企業達到3.48萬家,五年間新增1.88萬家,文化市場保持了繁榮活躍的狀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方面,國家文創實驗區現有59家文化產業園區,五年間新增園區39家,主要是老舊廠房等存量空間的轉型利用,“騰籠換鳥”成果豐碩﹔上市企業方面,區域內現有上市挂牌企業52家,五年間新增48家。

為743家“蜂鳥企業”提供政策支持

近年來,通過上級政策先行先試、相關政策借鑒平移、產業政策集成創新等方式,國家文創實驗區構建起較為系統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出台實施“政策50條”,涵蓋品牌提升、信用體系、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十五個方面。

近年來累計支持620個企業(項目),支持金額約3.2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超150億元,“產業政策+市場資金”聯動效應顯著。實施“蜂鳥計劃”助飛行動,三批共認定743家“蜂鳥企業”,不斷疊加政策紅利,從信用融資、資金獎勵、人才引進等多方面對“蜂鳥企業”專門支持,引導政策覆蓋企業的起步、成長、壯大乃至上市階段,為區域文化企業發展進行全方位的保駕護航。

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創園區

作為全國老舊廠房的重要聚集區和保護利用先行區,朝陽區積極探索以文化產業發展促進城市更新新模式,近年來,通過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農村集體產業選擇高精尖4種方式,截至目前,國家文創實驗區共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創園區,總建筑規模381.4萬平米,其中郎園、萊錦、懋隆等文創園區,成為全國知名的老舊廠房“騰籠換鳥”品牌園區。 2020年8月北京市發布的市級園區名單中,朝陽區有32家文化產業園區入選, 佔全市的32.6%,居全市首位,其中國家文創實驗區佔16家,充分彰顯了在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優勢。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三分之一

著眼於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國家文創實驗區經過不斷的探索,建設形成了“依托兩大載體、提供兩個支撐、形成兩個閉環、滿足兩類需求”的文化金融服務模式,逐步構建起多層次、多渠道、寬領域的文化金融服務創新體系,積極助力文化金融“北京模式”創新發展。2016年8月,率先發起成立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打造“信用評級、快捷擔保、見保即貸、貼息貼保”信用融資服務閉環,四年來,累計為朝陽區748家文化企業提供了貸款融資149.34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三分之一,其中銀行貸款平均利息從5%左右降至3%左右,擔保費用從2%左右降至1%左右,企業獲得融資服務的平均工作周期為30天。

2018年6月,建成全市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形成“創業孵化、風險投資、投貸聯動、上市培育、政策支持”的股權融資服務閉環,通過放大社會資本、金融杠杆撬動作用,推動“政策+金融”產業促進機制發揮效力。同時與市級“投貸獎”“房租通”等政策進行市區聯動和疊加,進一步放大引導作用。設立了北京市首支100億規模的區級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投資了一批文化精品項目,引導社會資本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442家文化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國家文創實驗區緊抓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機遇,深入實施“文化+”戰略,促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積極構建以文化傳媒、數字內容、電競游戲等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體系。率先出台了全市首個《文化創意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指南》,借助科技手段、資本力量、貿易路徑,突破純文化業態發展的天花板,激發產業內生動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朝陽區共有442家文化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文化企業佔比11%。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類企業在國家文創實驗區爭相涌現,新科技、最前沿、最智能,共同構成了國家文創實驗區的創意圖景。

一批園區實現品牌輸出

國家文創實驗區主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五年間,聯合中國文化產業協會、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等機構,2017年牽頭發起成立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中心,2018年牽頭發起成立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2019年牽頭發起成立國際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形成聯動京津冀、全國性和國際性的協同發展機制。

一批園區還實現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全國其他省市和國際化的品牌輸出,東郎、競園、錦瓏、北服創新園等園區在城市副中心、雄安等地設立分園區,郎園、北京電影學院文創園等園區通過品牌輸出等方式在天津、杭州、長春等地建立了連鎖園區,瀚海智業在美國洛杉磯建立文創分園……騰籠換鳥、城市更新的“朝陽模式”在全國乃至國際得到復制推廣。

此外,在加強政策支持的同時,國家文創實驗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積極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手段,整合各類專業資源,建成了版權交易、法律顧問、政策服務等公共平台,為文化企業提供精准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培育自主創新創業沃土。通過建立對企業常態化的“服務包”制度,為重點文化企業送上量身定制的“服務包”。 

(責編:高星、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