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東城區發布《關於東城區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提高“三率”的工作方案》,著力提高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物業管理覆蓋率、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以下簡稱“三率”),推動《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落地見效。針對小區數較多的和平裡、東華門、東直門、永外、建國門五個街道58個社區,東城區開展“一局包一社區”特色行動,由58個委辦局對口協作,負責提高“三率”工作,配合街道完成所屬小區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物業服務引入、黨組織成立等各項工作。連日來,東城區召開多場工作座談會,扎實推進該項工作開展。
分工明確,落實“一把手”責任制
在人員配備方面,各委辦局設置“結對協作工作小組”,包括1名處級牽頭領導和2至3名工作人員。在職責方面,各委辦局定期召開領導班子會,研究提升社區“三率”工作,落實“一把手”領導責任制,班子成員要到對接社區一線調研,發揮本單位資源和職能優勢,為社區工作提供專業支持和合理化建議,及時調配精銳力量,挑選具有重大活動經驗、熟悉群眾工作、物業管理專業特長的干部,全力支持配合街道、社區各項工作,號召全單位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同時,街道負責街道整體黨建引領物業管理工作,制定落實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計劃,指導各社區選優配強工作人員,完成本單位“三率”目標﹔建立“六方協調機制”“物業聯盟”,將物業企業及產權單位黨組織納入區域化黨建。社區黨組織細化小區“三率”任務指標,領導業委會(物管會)的組建、物業企業引入、黨組織建設全過程﹔動員廣大黨員、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做好群眾工作、化解各類矛盾。
“您趕快來看看吧,這水排不痛快,還有點兒往上冒呢。”晚上10點,萬家信誠物業公司物業工作人員接到5號樓3層302室業主打來的報修電話,反映家中廚房下水有反水現象。“紅色物業”黨支部書記呂新強聽聞后,立刻組織維修人員趕到現場查看情況,用疏通工具稍作處理后發現效果仍不明顯。結合工作經驗和現場情況,維修人員判斷是因主下水管路不暢所致,需疏通5號樓的主下水管路。
“紅色物業”入黨申請人趙亮,知道情況后,第二天一早,就帶著維修工人去5號樓查看主下水管路,“發現3層以下的商業用房下水管路全部隱藏在吊頂內,不易維修。”隨后,搶修人員切開部分管路查看,發現管路內部有以前裝修遺留的水泥和淤泥,堵塞嚴重,隻能做更換處理。為了不影響大家正常用水,搶修人員迅速購買所需材料,第一時間對主下水管路進行更換。經過11個小時的連續奮戰,5號樓主下水管路終於維修完畢。
“紅色物業”是永外街道通過“黨建+物業”模式,以“永外地區物業行業聯合黨支部”為中心點,力爭實現永外地區物業黨建全覆蓋,進而組建一支勇於擔當、作風過硬的沖鋒隊,建成一條貫穿東西、橫跨南北的服務網,形成一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快速響應機制。通過物業服務和社區治理提升,以點帶面,從線到片,建設出一條惠及民生的服務帶,編織出一張惠及民意的工作網。
目前,“紅色物業”涵蓋了永外地區東、中、西部三家物業公司,由東部的新奧洋房小區連接中部的天天家園小區,西至西革新裡112號院小區,以點帶面貫穿永外地區。“紅色物業”黨支部現有黨員9名,預備黨員1名,其中包含了物業公司的管理層人員及水電工等專業維修人員。
“我們將充分發揮街道的職能作用,結合地區特點,採取各項有力措施,切實提高黨建引領物業管理‘三率’水平。”永外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頒布實施,街道將努力打造“紅色物業”品牌,將區域各單位均納入“紅色物業”范圍。
發揮職能優勢,提供專業支持
在結對協作過程中,一些委辦局積極發揮本單位資源和職能優勢,為社區“三率”提升工作提供專業支持。
東城區法院與和平裡街道東河沿社區結成對子。東河沿社區面積0.54平方公裡,轄區內有國交小區、水星小區、廣通小區、啟方小區、首華小區、鑫揚9號樓和鑫揚甲一樓(8-14門)7個小區和6家物業單位。
7月17日上午,區法院相關領導帶隊到東河沿社區的幾個小區實地察看情況,與社區書記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探討。“下一步,區法院負責物業糾紛案件審理的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黨支部與社區黨支部結對子,發揮黨建聯建作用,與社區共同研究和解決工作難題,推進‘三率’目標任務的按期完成。同時,在社區推進各小區組建業委會(物管會)的過程中,給予法律指導,使組建過程合法合規,對業委會(物管會)以及物業服務公司依法規范履職予以法律培訓和指導,避免出現違法或亂作為、不作為的情況。”區法院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