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董兆瑞) 7月14日,記者從懷柔科學城獲悉,物質轉化過程虛擬研究開發平台開始土建施工,這也標志著“十三五”時期布局懷柔科學城的11個科教基礎設施自去年底啟動后,現已全部進入土建施工階段。
物質轉化過程虛擬研究開發平台將建成國際上首個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物質轉化過程虛擬研究開發平台,推動過程工業研發模式變革和過程工業的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解決過程工業技術研發從實驗室成果到產業化周期長、費用高、風險大的瓶頸問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該平台將緊密耦合多層次模擬計算、虛擬現實與原位測量、3D打印等技術手段,建立面向物質轉化過程的研究與開發平台,實現冷模裝置的1:100准實時、交互式模擬與原位在線可視化﹔實現多套多種設備組成的過程工程新工藝流程的高分辨率動態模擬﹔實現超2500萬像素/24FPS顯示、物理真實的在線虛擬現實。利用懷柔科學城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為實驗基礎,以先進計算平台及已部署的中科院超算中心系統等為計算基礎,並通過多尺度建模、分布式超級計算、遠程實驗和虛擬現實等方式有效擴展其應用,服務於全球的過程研究與開發。
今年以來,懷柔科學城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科學設施平台、構建科技創新生態、完善新型城市形態。截至目前,包括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台、大科學裝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調管研制平台、分子材料與器件研究測試平台等11個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項目全部實現了土建開工,正式進入工程建設階段。
“科學設施平台是懷柔科學城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這些設施平台的陸續開工建設,對於進一步壯大懷柔科學城重大科技研發平台集群規模,構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科教基礎設施、交叉研究平台高效協同的支撐格局,加快推動懷柔科學城建設成為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具有重要的意義。”懷柔科學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