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十六区动态

北京东城区率先成立文明城区建设服务中心

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

2021年07月06日17:11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 (池梦蕊)《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提高公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条例》正式施行一年之际,东城区下足“绣花”功夫,做好“文明”文章,率先成立东城区文明城区建设服务中心,进一步夯实文明创建的组织保障,推动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区,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的殊荣。

抓体制创新 注入创建新动能

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的重要基础。今年,东城区调整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指挥部,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总指挥,统筹调度全区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加强创建工作的人员组织保障,6月,经区编委批准,东城区率先成立文明城区建设服务中心。作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常设机构,服务中心是区委宣传部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设事业编制11名,内设综合统筹组、实地督考组、材料问卷组,负责开展文明城区创建日常工作,并协调文明城区实地检查组、材料审核组、问卷调查组开展重点工作。

服务中心的设立,是区委区政府统筹推进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加强创建工作组织人员保障的务实举措,是夯实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基础、完善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体制机制的生动实践,对于提升全区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抓理念创新 构建创建新格局

今年以来,东城区坚持创新工作理念,构建了全时、全域、全民、全面的“四全”创建格局,树好首善文明这面旗帜。

坚持全时创建。制定《东城区关于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东城区关于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开展思想引领、文明养成、诚信建设等七大行动,推出“3+7”工作机制,即材料审核、实地检查、问卷调查等三个专项化工作机制和督查考核、点评通报等七个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常抓常管、见真见效。

坚持全域创建。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合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聚合作用、“东城社工”“小巷管家”示范作用,动员驻区中央机关、驻区部队、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文明城区建设,构建文明单位做表率,各街道、各地区齐动员,各行业齐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创建工作整体推进、整体提升。

坚持全民创建。组织机关志愿者在42个主要路口参与文明岗值勤,对不文明行为加强引导。拓宽群众监督路径,利用“东城随手拍”手机APP平台,开展“文明城区随手拍”活动。推动在17个街道组建“群众志愿监督团”,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反馈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

坚持全面创建。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完成425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通过“微整治”打造44个“美丽院落”。全力抓好两条例一行动,生活垃圾持续减量,“局包社区”助力“三率”提升,分餐、公筷、光盘成为用餐“新标配”。

抓模式创新 打造文明新典范

今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开局之年,为打好开局“关键仗”,东城区常态化开展实地检查工作,并举一反三进行整改,形成问题“发现—督办—整改—反馈”的闭环模式。全区六大实地检查组针对老旧小区、交通路口、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周边等问题高发的点位,深入细致进行检查,逐条记录存在问题。实地检查组牵头单位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项督办,积极组织调度组内各成员单位,对问题整改再细化、再分解、再明确。聚焦难点重点,一项一项做好回头看,一条一条查漏补缺,避免出现只是照单整改,不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或者问题清单只列不改等现象,铆足干劲把短板弱项补足补好。各有关职能部门对照新一轮文明城区指标,主动开展行业内、系统内常态化自测自查,抓好指标落实。各街道、各地区发挥属地主责作用,健全指挥调度体系,针对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认真对照检查、逐一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各执法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将薄弱环节作为攻坚重点,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各单位齐抓共建,奋力实现首善一流最好的创建成果。

下一步,东城区将坚持“崇文争先”理念,以“摁葫芦抠籽”的精神,不断增强文明创建工作实效,以红色基因凝心聚力、成风化人,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投身文明城区建设,切实把“文明指数”转化为“幸福指数”,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城区”金字招牌,努力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动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责编:孟竹、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