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北京老城平缓开阔天际线有规可依

2020年07月18日09:3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保护老城平缓开阔天际线有规可依

  

  如果用通俗的话解释“第五立面”,其实就是“屋顶”。记者昨天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完成。《导则》基于北京城市多元风貌特征,分类选取眺望对象,构建“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城市景观眺望系统,并提出49条战略级景观和84条重要级景观视廊,充分展示北京城市整体形态、地理环境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及城市内部景观。

  视觉景观几成北京名片

  清晰的城市轮廓、宏大的宫殿群、严整的中轴线、有机的水系、起伏的城市天际线……登高眺望,目力所及之处,优美而富于观赏价值的城市视觉景观几乎成为了北京的一张名片。

  以不同的眺望对象来区分,《导则》提出,看城市视廊重点在于感知格局明晰的整体城市意象,例如中央电视塔东眺;看山水视廊强化对山水城市的特色展示,例如银锭观山;看历史视廊强化对传统景观意象的保护,例如什刹海眺望钟鼓楼;看风景视廊加强城市门户节点的景观塑造,例如二环路拐点眺望。

  按照不同景观视廊的重要程度,《导则》提出分级指导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相关工作;同时,结合观察者不同的视线角度与运动状态,区分鸟瞰眺望、平视眺望、仰视眺望以及动态眺望,分别进行精细化引导,明确不同的眺望目标、管控范围及控制要素,多角度塑造首都肌理清晰、整洁有序的第五立面空间秩序。

  五大特色风貌区分类管控

  古都风貌区、风貌控制区、风貌引导区、平原特色区、山前及山区特色区……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导则》明确建立与城市特色风貌分区相对应的第五立面管控体系,引导屋顶形式、尺度、色彩等各相关景观要素,形成与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相协调的城市顶部风景。

  同时,在不同风貌分区实施通则管控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中历史风貌地区、景观视廊区域、机场起降区域三类重点地区的差异化引导,更加突出北京在名城保护、国际交往等方面的城市职能。

  其中,历史风貌地区着重于屋顶尺度和色彩管控,通过视觉效果的改善烘托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重点视廊区域着重于建筑高度、体量及屋顶的精细化管控,以确保眺望对象前景不受干扰、背景不受遮挡;机场起降区域则应将机场屋顶与大尺度绿化景观、标志性夜景照明结合起来,提升城市第一印象区的艺术水准。

  聚焦三个特定区域和城市门户地区

  《导则》更加聚焦老城、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山五园地区三个特定区域以及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三类城市门户地区。

  “以北京老城为例,其主次鲜明、纲维有序的第五立面正是中国古代营城思想的一种体现,但目前却存在部分建筑屋顶尺度过大、屋顶形式突兀、屋顶设施杂乱、屋顶广告乱设等诸多问题,使得老城第五立面的整体秩序受到一定影响。”相关负责人介绍,《导则》提出老城应以景观眺望为抓手,加强整体建筑高度、体量控制与建筑屋顶精细化引导,进而保护好胡同-四合院组成的传统城市肌理及平缓开阔的天际线,烘托老城空间形态的整体价值。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多手段遮蔽屋顶设施、规范广告牌匾摆放位置;合理改造屋顶形式,严控视廊内屋顶尺度;实施屋顶色彩整治,规范建筑色彩及材质;逐步对高度、体量与传统风貌不相符的建筑实施改造,强化古都风韵等方式进行整治。

  据悉,《导则》研究成果指导并已纳入各分区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之中。

(责编:尹星云、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