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

2023年05月31日09:1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

  本報記者 袁璐

  昨天,受海關總署委托,北京海關關長張格萍在中關村論壇重大科技成果專場發布會上宣布: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正式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據悉,中關村綜保區是全國首個在中央文件中明確設立的、首個明確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綜合保稅區。北京海關將與海澱區、北京市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全力推進中關村綜保區籌建工作,將中關村綜保區打造成為代表國家創新形象的數字智慧綜保區。

  2021年11月,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的若干措施》,明確支持北京市申報設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中關村綜保區。

  按照這一目標,中關村綜保區擬構建“2+2+N”保稅業務譜系,即以集成電路產業和醫藥健康產業為核心,以人工智能產業和科技服務產業為重點,拓展總部經濟、跨境電商、數字文化、融資租賃、高端軟件服務外包等N個保稅服務業態。

  2022年7月,北京市政府正式向國務院提出申請設立中關村綜保區。選址地塊位於海澱區溫泉鎮,地處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海澱組團范圍內,規劃面積約0.401平方公裡,建筑規模66.35萬平方米(地上)。現有規劃包括海關業務及監管功能約1.28萬平方米、園區辦公配套及其它功能3.37萬平方米、產業空間功能約61.7萬平方米,圍繞研發創新型綜合保稅區定位,共規劃綜合辦公功能區、查驗功能區、研發設計功能區、檢測服務功能區和物流服務功能區5個功能分區。

  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申建籌備初期,北京海關就已開展了大量實地走訪和調查研究,先后奔赴成都、廈門、深圳、蘇州、上海等多地發展較為成熟的綜合保稅區,並結合中關村綜保區功能定位,精心挑選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科技服務等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了解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瓶頸問題以及對於海關的政策訴求。

  進口設備、耗材開箱查驗導致通關等待時間變長就是海關摸排出來的一個典型問題。一家集成電路企業的負責人向北京海關反映,集成電路相關產品多數是以真空包裝進口的,對開箱查驗環境的潔淨度要求很高,大部分口岸無法滿足。“以往我們隻能申請轉場查驗,不僅延長了收貨時間,也影響了下游的各個環節。”中關村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劉靜表示,為此,海關同規劃設計團隊一起研究討論,將在中關村綜保區建設萬級、千級潔淨查驗室,企業進口的設備、耗材可以直接通過潔淨查驗室完成查驗后即入庫使用,無需再申請轉場查驗。

  以綜合保稅區為代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台。為進一步推動首都開放型經濟發展,北京海關將依托中關村綜保區積極探索監管模式創新。“我們將以海澱區集成電路產業鏈為切入點,強化以研發設計為核心的區內外聯動發展,推動自貿試驗區與綜合保稅區深度融合。”北京海關企管處副處長楊燕冬表示,疊加保稅政策后,企業運營成本將得以降低,可有效增強綜保區對區外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提升高端制造產業競爭力,服務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北京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創新監管手段,充分發揮海澱區區塊鏈技術研發優勢,優化保稅研發政策環境,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同時,將以推進“智關強國”行動和智慧海關建設為契機,運用科技賦能,以更大的擔當支撐科技強國和科技北京建設。

  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的藍圖已經鋪開。北京海關表示,將依托北京“兩區”建設,探索制定具有中關村特色的監管創新舉措,助力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助推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關村綜保區已有擬入區項目56個

  本報訊(記者 孫奇茹)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正式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海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積極溝通對接,目前已有擬入區項目56個,其中研發設計類項目46個、佔比82.1%,另有儲備項目54個﹔擬入區項目預計投資金額約80.8億元人民幣,進出口規模約14.89億美元。

  據悉,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是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以“保稅研發”為主要功能的綜合保稅區,將以“保稅研發”為核心功能,豐富“保稅+”業態內涵,拓展高端設備的保稅檢測、保稅維修等新型保稅業態﹔充分發揮保稅、免稅、免証等政策優勢,吸引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孵化平台入區發展。

  海澱區副區長武凱介紹,海澱區疊加中國(北京)自貿試驗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政策優勢,將在綜保區政策基礎上對標國內外先進科技園區,聚焦高精尖產業領域開展制度創新壓力測試﹔研究試點推進以研發設計環節為核心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保稅等相關政策創新實施路徑。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