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聚焦城市更新”系列報道

北京工體下月展“新顏” 留存城市記憶升級球迷體驗

2022年11月27日09:24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李博)卡塔爾世界杯激戰正酣,8座現代化球場吸引了全世界目光。北京也有一座球場備受關注,它就是63歲的工人體育場。隨著日前草坪鋪設完成,老工體加速朝國際一流專業足球場變身。改造復建項目預計12月8日竣工,屆時回歸的工體將展露新顏。

老工體燃情歲月

作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獻禮工程,以及迎接第一屆全運會,1959年8月31日,由北京市規劃管理局設計院(現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建院”)設計的工人體育場在東郊建成,佔地35公頃,建筑面積8萬多平方米,有24個看台,能容納8萬名觀眾,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體育場。

建成初期的北京工人體育場。 北京建院供圖

老工體先后舉辦了全運會、亞運會、大運會、奧運會等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見証了新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承載著北京城市的記憶。建成初期,歡迎國外政要訪華的盛大活動幾乎都在工體舉辦。后來,一些重要的文藝演出、音樂會、演唱會也青睞工體,北京春節環城賽跑、春季長跑比賽等眾多有影響力的群眾體育活動也放在工體。

老工體不僅是北京足球聖殿,也是國足福地。上世紀90年代,北京國安足球隊在工人體育場相繼戰勝意大利AC米蘭、英格蘭阿森納等國際知名球隊,“工體不敗”一時傳為佳話。1996年,工體成為北京國安足球隊主場,也成為北京球迷的精神家園。2004年,中國男足在工體拿到亞洲杯亞軍。

即使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國家體育場“鳥巢”等一座座新體育場拔地而起,也未曾取代工體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

老建筑超期服役

為承辦1990年亞運會、2001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8年奧運會,北京工人體育場先后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結構加固和設備設施升級改造。至2008年,工體已使用了近50年,超期服役的老建筑結構不堪重負。

“為了北京奧運會使用,我們採取了很多技術措施對建筑進行主體結構加固,又延長了工體12年‘使用壽命’。”北京建院工體改造復建項目設計負責人介紹。

改造復建前的工人體育場。 北京建院供圖

2010年,工體又進行了一次功能設施改造。雖然歷經四次“手術”,卻不能徹底解決老工體存在的安全隱患突出、不滿足抗震要求、設施設備陳舊等問題,無法承擔國際大型專業足球賽事活動,老工體亟須升級改造。

2019年12月1日,工體迎來改造前最后一場比賽,5萬多球迷現場觀賽,同老工體揮手告別。2020年8月,工體啟動保護性改造復建。

新工體智慧低碳

改造復建前,工人體育場是北京東部地區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場館,主體建筑規模6.4萬平方米,設有標准足球場、400米橡膠跑道及田賽場地。北京建院設計師介紹,工體復建改造遵循“傳統外觀、現代場館”原則,實現風貌保護與功能提升有機結合。

改造復建后外立面亮相。 北京建工供圖

老工體是上世紀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此次改造復建力求保持“原汁原味”,體育場橢圓形造型、外立面及特色元素均保持不變。

“我們對見証工體六十年風風雨雨的老物件,如門柱、旗杆、雕花裝飾構件等進行復原,重塑工體初建時庄重典雅的建筑風貌。”北京建院設計師說,改造前對工體9組標志性雕塑進行保護性遷移,改造后位於北門的“男女工人像”將原位再現。

工體復建改造在傳承歷史文化風貌,保留建筑城市記憶的同時,還借助先進的數字建造技術,打造智慧、低碳的現代化場館。

打造現代化新場館。 北京建工供圖

新工體首創應用科技,設置了超精細水噴霧降溫系統,可實現最低能耗的物理降溫,改善不利天氣條件下觀賽體驗。在特殊需要時,冷霧系統可被醫療部門用於防疫消毒。

新工體採用智慧運維系統,運營方通過大屏“一張圖”實時、清晰、全面掌控整個場館運行情況,為設備維護、能耗管理、災害疏散等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綠色低碳方面,新工體外觀在保留原有色調基礎上,採用清水混凝土工藝建設,相比普通混凝土,省去二次外檐裝修等工序,大幅減少建筑垃圾。

新工體罩棚周圈裝備光伏發電系統,將為足球場及地下配套車庫等區域提供部分電力,據估算,每年可節約標准煤約300噸。此外,罩棚採用先進控制技術,讓對草生長有利的可見光進入場地,最大程度降低草坪補光能耗。

新家園服務大眾

新工體改造復建設計從球迷角度出發,取消跑道拉近球迷同球員距離。採用國際流行的看台碗設計,分下看台、中看台、club層(包廂層)、上看台四層,同時增加看台坡度,為球迷帶來沉浸式體驗。

新工體打造最具聲勢的主場球迷看台,沿用原編號24號,看台座椅裝飾採用北京國安足球隊形象色彩,提供15000個坐席。改造后工體可容納觀眾近68000人,增加座椅列距和排距,提升觀看舒適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工體新增了覆蓋全部觀眾席的罩棚,具備遮陽、照明、排集水、融雪和吸聲降噪等功能,看台區還設置座椅送風系統,讓球迷免受風吹日晒及雨淋之苦。

“我們特別將足球文化、足球精神植入新工體設計運營中,打造足球文化家園。”北京建院設計師說,“我們升級工體歷史展廳功能及展陳方式,建立工體博物館,設置國安榮譽殿堂,應用高科技全方位展示工體和北京足球歷史,傳播足球文化。”

新工體還增加了大量觀眾休息廳,提供輕餐、軟飲服務,配置了高清轉播屏,極大豐富了球迷觀賽模式和體驗,同時拓展了體育產業和足球文化展示推廣空間。

改造后,新工體面積38.5萬平方米,體量增加了6倍,由綜合性體育場變身國際一流專業足球場,成為北京第一座、國內第一批國際標准足球賽場。

老工體最初的設計目標是作為市民體育健身空間,但之后隨著城市發展,周邊繁衍出了大量餐飲和娛樂場所,佔用了場地資源,體育和商業的功能疊加帶來了環境、交通和城市管理等諸多問題。

改造后的新工體園區沒有圍牆,恢復原有開闊、疏朗空間形態,還市民一個開敞的城市廣場,還老百姓一個健身休閑、進行體育文化活動的空間。包括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的城市綠地公園,增加3萬平方米湖區,公園內建1公裡環保健身跑道,並在體育場頂部設置800米城市景觀環廊。

新工體拆除違建,將商業全部挪至地下。設計師以TOD+街區+Mall形式打造多個主題商業空間,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集聚品牌旗艦店、首店、新零售、賽事、演藝等,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比賽結束后,公園和商業區將承擔緩解、分流體育場內大客流的功能。地鐵3號線和17號線與新工體無縫銜接,觀眾可從地鐵站直接進入體育場及地下商城。未來,新工體將成為北京的城市地標、文體名片和活力中心。

新聞內存:

工體四次改建

1、亞運會前(1986年)

作為1990年亞運會主會場和足球決賽場,工體進行了歷時3年大規模改造,加固建筑結構,拆除看台長條凳,改為紅、綠、藍、黃、棕五色座椅。增設了火炬台、記分牌,擴建了背景台。

2、大運會前(2000年)

為迎接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工體進行了局部加固改造,開辟了高標准休息室,新建了新聞中心等。

3、奧運會前(2006年)

為承辦2008年奧運會賽事,工體按7度抗震設防標准進行結構加固,解決了老工體未抗震設防的缺陷。罩棚增設燈架,滿足了電視轉播燈光照明要求。拆除亞運會火炬台,在原位置設一塊超大顯示屏播放賽場畫面,賽后播放公益廣告。

4、專業足球場改造(2010年)

根據北京市相關要求,工體擬從綜合性體育場改造為專業足球場,包括取消塑膠跑道改為瀝青地面、增加看台、包廂改造等。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