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論壇熱議金融創新支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北京:為推動文化與金融合作營造良好的生態圈

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鮑聰穎)11月22日,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活水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在京舉行。這是金融街論壇2010年創辦以來首次專題研討文化產業發展。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表示,金融街論壇年會聚焦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首次舉辦“金融活水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議題活動,恰逢其時,意義重大。
莫高義介紹,近年來,北京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示范引領作用,大力推動文化和金融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等“文化+”戰略,有力釋放北京科技資源、人力資源、創新創造活力,不斷為文化發展賦能,全市文化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北京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例10.5%,高於全國4.3%的平均水平。
莫高義認為,北京文化產業領跑全國離不開金融業的強大支持。多年來,北京市創新政策、搭建平台、健全體系、強化服務,建立起以“服務包”支持龍頭企業、以“投貸獎”支持成長型企業、以“房租通”支持小微初創企業的政策體系,為文化市場主體提供梯度化的金融支撐。北京銀行、北京農商銀行、華夏銀行等設立文化產業專營機構,推出文創板綜合性文化金融服務平台,攜手北交所打造北京文旅投融資服務專題板塊,成立北京版權資產管理與金融服務中心,持續建設助力文化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服務體系,為推動文化與金融合作營造良好的生態圈。
莫高義表示,文化和金融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相互成就的關系。金融支持對壯大文化市場主體、催生新型文化業態、提升文化消費水平、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文化產業作為金融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也為金融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他還就北京文化金融融合發展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堅定發展信心,二是堅持價值引領,三是堅持創新驅動。
園區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金融支撐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莫高義介紹,近期北京市新認定了96家世紀文化產業園區並即將對社會公布,這些園區聚集著大量優質文化企業和項目,也代表著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他還提出,要研究中小微文化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的現實需要,進一步建好平台、健全機制、完善體系,圍繞新興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業務模式和產品服務,不斷釋放文化和金融融合發展效率。
西城區委書記孫碩在論壇上作主旨演講。他介紹,在金融機構和文化機構聚集的北京市西城區,文化產業在疫情沖擊下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21年全區523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收入998.6億元,比上年增長8.7%,實現利潤85.2億元,增長9.9%。13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一園一品”特色發展勢頭良好,“白塔夜話”等文化品牌建設成效明顯。
孫碩表示,今年西城區政府出台了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包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西城區支持文化金融創新發展,探索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如文化金融創新風險代償機制,納入區級代償資金范圍,為中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過程中所發生的風險進行代償。
孫碩介紹,下一步,西城區將繼續加大政策先行先試力度,加速推動《西城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等系列措施落地,以發展文化數字經濟為統領,以推動“文化+”為重點,以新技術、新場景、新體驗、新消費為引擎的發展方向。將積極探索建設文化金融創新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金融和文化產業相互賦能,以金融創新擦亮歷史文化“金名片”,以金融“活水”涵養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文化強區”建設構筑堅實支撐,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此外,孫碩提到,西城區緊抓北交所這一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重要平台,首發“服務北交所十條”,首簽與北交所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首建北交所金融街服務基地,首創產融媒合作一體化平台,促進區域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在論壇活動圓桌對話環節中,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熊澄宇作為主持人,與文化金融領域的領導、專家、學者,共同圍繞“金融活水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就回顧與展望作為實體經濟的文化產業發展、國家金融政策和金融創新、金融與產業之間相互關系進行對話討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