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享·活傳承”中軸非遺五進活動走進天橋演藝區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鮑聰穎 李碩)作為南中軸的起點,曾經的天橋是曲藝、雜技、撂地兒絕活藝人的聚集地,也可謂是北京最早的“娛樂圈”,隨著時代的變遷,非遺文化已構筑起天橋演藝區新地標。
8月25日,“中軸非遺 遺脈相承”活動第三站走進天橋演藝區,帶市民雲賞精彩的非遺項目展演,共話天橋的前世今生。各路頂尖藝術表演團體集結,為全國網友們展現北京天橋非遺傳承的魅力畫卷。
“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游人不憶家”,曾經文人墨客筆下的詩句,描繪出昔日老天橋的勝景風貌,也是天橋百年歷史最好的腳注。本次直播活動中,北京市級非遺項目“天橋雜耍”的傳承保護單位——北京雜技團,帶來了以上古神話為背景的新雜技《妙舞炫竹》《踏鼓激情》等節目,感受“難、奇、絕、美”的多重震撼呈現﹔而學明藝術團的一聲老北京叫賣,邀您穿梭時空進入一場天橋秘境,賞古彩戲法,聽雙簧逗趣,重現當年天橋的妙音古韻﹔北京付氏天橋寶三民俗文化藝術團更將原汁原味再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天橋中幡”“天橋摔跤”的驚險奇特與“綱口兒”幽默﹔有著中國曲藝“人才庫”之稱的北京曲藝團,則獻上純正的京腔京韻,共同品味濃厚的京味兒文化﹔國家級非遺項目“北京皮影戲”的傳承保護單位——北京皮影劇團,除了帶來《哪吒鬧海》《三打白骨精》《企鵝!企鵝》等傳統與最新劇目片段,還將帶您探秘后台,了解皮影人物“動起來”的“真相”。深度體驗到本次直播活動“全民享·活傳承”的全民互動感受活態傳承的主旨。
自清末民初,商貿游樂興盛發展,天橋形成百業匯聚、藝術薈萃的繁華街區。清末以來在天橋獻藝的戲劇、曲藝、雜技等民間藝人多達數千人。民國初年,實行香廠新市區城市改造,建成“新世界游藝場”和“城南游藝園”,引領京城時尚潮流。侯寶林、新鳳霞、寶善林、魏喜奎、關學增等藝術名家從這裡起步,成為享譽中國、名揚世界的一代大師。
在本次“全民享·活傳承”中軸非遺進園區——走進天橋演藝區直播活動中,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連麗如、張蘊華、牛玉亮先生,攜王玥波、張天雷共聚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暢聊天橋的前生今世,介紹天橋地區的歷史沿革與變遷,老藝人們從單槍匹馬撂地兒賣藝,再到現在專業團隊的整場演出、完整劇目(曲目)呈現,以及“老、中、新”幾代非遺傳承人在成長與發展上的心路歷程,還有目前活躍在舞台上的這些優秀非遺節目背后那些不得不說的非遺故事。
沿襲文脈、開拓創新,今日的天橋匯聚了中央芭蕾舞團、北京雜技團、北方昆曲劇院、天橋劇場、湖廣會館、梨園劇場等一批國內一流的表演團體和表演場所,時尚與傳統融合,東方與西方交匯。這座古老而又富有生機的城市,以“全民享·活傳承”中軸非遺五進活動展現非遺之美,讓非遺傳承保護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