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北京實踐”
本報記者 武紅利
首都北京,正在成為全球英才擁抱未來的熱土、干事創業的沃土、宜業宜居的樂土。
人才資源總量達781萬人,人才密度達62%﹔擁有全球獨角獸企業102家,全國第一﹔“兩院”院士數量佔全國近1/2,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383.1萬人,人力資本投資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23.2%,全國領先……四方之才紛至沓來,得益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北京實踐”。
力爭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北京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全球引才,持續深化關鍵性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打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為首都高質量發展開啟了“高能”人才引擎。
熱土
全球引才 點燃創新創業夢想
去年,“90后海歸”胡淵鳴報名參加了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歷經初篩、初賽、復賽、決賽層層篩選,最終脫穎而出獲得大賽一等獎。
他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學霸雲集的“姚班”,后赴美留學,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博士答辯后,回到中關村創業,致力於打造世界級開源圖形基礎設施。
像胡淵鳴這樣的“高手”,在HICOOL這個全球優秀創業人才的“嘉年華”上並不鮮見。峰會舉辦兩屆以來累計吸引超過6000個國際項目和近萬名全球頂尖創業人才。首屆參賽者中,三分之二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中,畢業於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大學等世界大學排名前三十位名校的創業者佔總參賽人數的21%。
創業者為何不約而同選擇北京?“這離不開北京對創新創業實實在在的支持。”紅杉全球執行合伙人、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道出了原因。
HICOOL構建了“大賽、峰會、商學院、基金、管家、產業園”等“六位一體”的全鏈條創業生態服務,獎金、服務、支持、保障“四輪驅動”為海內外創業人才保駕護航。
首屆大賽中的一等獎獲得者徐馳在參賽過程中就為自己的項目找到了上下游鏈條,此后又在HICOOL的支持下,完成了公司的C輪融資,融資額超1億美元,自主研發的產品銷往韓國等海外市場。
徐馳的故事並非個例。經過兩年發展,HICOOL大賽前期獲獎項目落地率達69%,已產生8家獨角獸企業、42家“專精特新”企業,獲得融資達195億元人民幣。
HICOOL是創業者的盛會,也是北京面向全球引才的平台之一。對標國際領先,聚焦“高精尖缺”,創新體制機制,優化人才生態,建設國際一流人才高地,成為北京的不二選擇。
發布“兩區”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首批認可金融、教育、科技服務等領域82項“含金量高”的境外職業資格﹔“一業一策”制定專項政策,立足集成電路、科技服務、醫藥健康等重點產業發展需要精准引才,5年來為20余萬名急需緊缺人才提供了人才引進服務……作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國首都,北京正在成為全球英才點燃夢想、擁抱未來的熱土。
沃土
深化改革 激發人才干事創業活力
單個超導量子比特退相干時間突破500微秒大關,發布世界首台量子直接通信樣機、實現百公裡量子直接通信距離……成立於2017年12月24日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還不滿5周歲,已接連取得令世界驚艷的科研成果。
量子計算是一項顛覆性技術,很難想象這支勇闖“無人區”的團隊中不乏“90后”。
量子院吸納人才,不唯論文、不唯職稱、不唯學歷、不唯獎項,隻看是否為細分領域的專家能手。常凱被量子院選中時剛剛32歲,在德國四大研究所之一的馬普所結束了博士研究,還沒有知名頭銜“傍身”。
常凱在察看了歐美和國內眾多科研機構后欣然回國,不僅因為量子院的誠意,更因為這裡的“新意”。
有別於傳統科研事業單位,量子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探索打開研究單位之間、研究與產業之間、學科之間的“三堵牆”,不定機構規格、不核定人員編制,自主確定研究課題、自主選聘科研團隊、自主安排經費使用等靈活開放的管理運行機制,科學家有充分自主權。
改革還體現在運行體制“新”、財政支持政策“新”、績效評價機制“新”、知識產權激勵“新”、固定資產管理“新”。
得益於“五新”機制帶來的政策紅利,量子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高質量人才。
來量子院3年多,常凱越發覺得自己“選對了”,“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市人才局都給解決了。”常凱說,工作更不用提,採購設備、裝修實驗室、組建團隊、人員招聘等都有行政團隊提供“一站式”提供保障。
關鍵性改革持續深化,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干事創業的決心信心更加堅定。改革不僅聚焦量子科技,在腦科學、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尖端領域研究的新型研發機構中,新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為科學家培植了科研沃土,基礎前沿、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的世界級成果接連涌現。
改革力度之大源於市委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
本市做實做強人才工作責任主體,在全國省級層面第一家組建人才工作局﹔升格市委人才工作議事協調機構﹔制定實施兩個五年人才行動計劃,加快形成聚才用才政策環境,率先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拿出北京方案﹔發揮中關村人才特區示范引領作用,先后開展五輪政策創新,出台71條人才新政,中關村已成為全球人才創新的強磁力場。
改革“組合拳”不斷釋放紅利。北京地區人才資源總量持續攀升,人才貢獻率達5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56件,居全國首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近期發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榜單中,北京名列第一。
樂土
優化環境 打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
走進位於海澱區中關村西區核心地段的國際人才會客廳,靈活辦公、創新路演、服務對接、學術分享、創業社交、智慧會議等六大功能分區明確,還配備全設備直播間、24小時自習室等特色功能區。
會客廳引入專業運營公司,邀請區域內各類國際化企業、機構和人才作為協作聯盟單位和“創新合伙人”,為企業和國際人才提供便利服務。形式多樣的活動人氣十足,不斷擴大國際人才的線下“朋友圈”,吸引更多國際資源、要素和人才在此落地發展。
這是北京優化發展環境、吸引國際人才,開展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的縮影。
致力於打造宜業宜居的人才發展環境,北京以“有地兒、有事兒、有味兒”為標准,讓首都國際人才社區“有人兒”。
有地兒,就是要有特定的區域。朝陽區望京確定了7平方公裡核心區的重點建設范圍﹔石景山區新首鋼將首鋼北區2.91平方公裡作為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核心區﹔昌平區未來科學城的集中建設區規劃佔地10平方公裡。
有事兒,就是要有事業發展的舞台。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匯集了產業園區、智能城區、休閑商區、藝術街區、居住社區等多種要素,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人才在這裡找到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通過相互交流、碰撞、共享形成新的創新創業源頭。
有味兒,就是要有高品質人才發展環境。在國際人才社區設計之初就提出建立社區合伙人制度,讓國際人才參與到社會治理中,形成以人為中心的城市發展格局。全市首個特色示范街區朝陽“望京小街”開街一年來,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被評選為十大“北京最美街巷”,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距離“國際人才聚集區、人才政策試驗區、創新創業示范區、宜居宜業典范區”目標越來越近。
不僅硬件在提升,服務人才的軟件也在不斷優化。創新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全市設立12個市區兩級外籍人才服務站廳,實現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兩証聯辦、同時取証”﹔上線“易北京”APP,為來京創業、留學、居住的海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一系列舉措打通痛點難點堵點,把服務做到人才心坎上,讓北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充滿溫情和魅力。
服務人才的同時,也在主動培養人才。北京學者計劃通過個性化培養和長周期穩定支持,鼓勵人才自由探索,營造寬鬆包容的人才成長環境。73名學者在醫藥健康、生物育種等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3名學者分別當選我國兩院院士和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科學院院士。
與此同時,北京也正通過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首都專家中西部行”系列活動和“人才京郊行”項目的輻射帶動,促進著區域和城鄉協同發展。
精心耕耘植厚土,海納百川聚英才。京華大地正成為各類人才集聚、碰撞、交融的豐厚土壤,處處奔騰著催人奮進的熱烈氣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北京實踐”不斷完善,必將為北京在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注入強大動力和活力,驅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