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新時代文明實踐帶動居民更加和諧相處 "文明規矩"讓40年老小區充滿活力

2022年04月08日08:5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明規矩”讓40年老小區充滿活力

  大興區興豐街道老小區黃村西裡社區在居民的共同維護下,居住環境整潔舒適。圖為提升后的社區廣場上,小朋友正在樂享春光。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本報記者 陳強

  大興區興豐街道黃村西裡社區是個40年的老小區,小區裡綠地齊整、停車有序,空中沒有凌亂的架空線,垃圾分類驛站前干淨整潔,最受居民歡迎的小廣場上,乒乓球桌、棋牌桌、休閑椅一應俱全,老少皆宜,充滿活力。

  過去,住著3000多人的黃村西裡可沒這麼和諧。“16棟居民樓分別隸屬6家產權單位,其中5家聘請不同的物業公司,另外1家則由政府兜底物業服務。”興豐街道工委書記方勇說,老舊小區有的各種亂象一個不少,居民的不文明行為也比較常見,小廣場上經常能看到垃圾和狗屎,綠化帶上的塑料袋似乎怎麼也收不干淨。

  改變發生在2019年,社區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黨委書記王黎兼任站長。在黨建引領下,社區、物業、產權單位、居民同步發力,組成物業聯合體解決居民訴求,不僅施劃了停車位,讓架空線入地,還商議形成了“文明規矩”體系。比如,通過居民議事,社區實行“樓門五禁止”制度:禁止粘貼小廣告、禁止亂扔煙頭、禁止高空拋物、禁止亂堆雜物、禁止飛線充電。王黎說,這項制度推進很順利,因為大伙兒都明白,這是為了提升自己家園的生活品質,所以各群體都能遵守規則、自律於心,公共空間也變得有序起來。

  80歲的甘秀榮家住59號樓,這兩天氣溫升高,老人穿上一件紅外套,准備下樓賞賞花。“打開家門,真敞亮。”從樓梯上慢慢走下來,樓道裡曾經滿牆的小廣告、樓梯扶手上的灰塵污漬、拐角處的煙頭、廢舊花盆和自行車,全都消失不見,雪白的牆上張貼的是“北京榜樣”的感人事跡……

  甘秀榮一家的“心頭好”是新設立的晾晒區。因為她家住的樓層低、採光差,而且窗戶小,在屋裡晒被子效果很差,“晒了一天,被子還是有股霉味兒。”一家人總發愁,如果學別人在樓下拴繩晾被子,又影響小區美觀。

  如今,晾晒區建成,小區裡拴繩晾被子的不文明現象也絕跡了,鄰裡們還協商制定了“晾晒公約”:家裡有老人小孩的先用,互相體諒,共享晾晒。

  “就在樓南邊,家家戶戶都能用。”老人說,晒過的被子蓋在身上,暖暖的感覺特別舒服,所以兒媳婦每周都要晒一晒。

  漫步在黃村西裡,記者發現每一個垃圾分類驛站前都很干淨,沒有湯湯水水撒一地的現象。“居民提出垃圾分類十大金點子,我們工作輕鬆了不少。”保潔員指向牆上的展板——減少點外賣、實施“光盤行動”、節約用紙、多買淨菜、合理利用廢棄物……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帶動下,居民們還協商出了“六條自行車棚環境管理制度”“十條電動自行車安全充電規范”“十條出租房屋管理規定”等一系列管理辦法,並在民主監督中一絲不苟地執行,促進居民養成文明習慣。

  “現在居民們特別重視文明習慣。我可以打包票,不論咱去看哪個單元,肯定都特干淨!”王黎說。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