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征:加強傳統文化藝術教育進校園 堅定學生文化自信

2022年03月09日17:4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遠征。(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尹星雲)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正在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遠征將目光投向傳統文化與藝術教育,涉及傳統文化進校園、促進中小學戲劇教育、藝術院校專業教師加強實踐鍛煉等,他在多年藝術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調研,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加強傳統文化進校園 加深文化認同

中華文化蘊含了強大的文化基因和深厚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念與民族精神,要堅定文化自信,就要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更好提升國民整體素質,而青少年是國家的棟梁,馮遠征認為,“在大中小學校園內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十分有必要,抓住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從小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濃厚的家國情懷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植於心中。”

為此,他建議結合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特點,制定分級教學計劃,開設涵蓋傳統禮儀、習俗、書法、曲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多元化的傳統文化課程,並確保傳統文化課程佔有一定學時。同時,可開展傳統文化興趣小組、文化社團,舉辦傳統文化節、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形式,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可將傳統文化教學與固有的語文課、歷史課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課有機結合,注重在文化課、藝術課的教學中嵌入與知識點相關聯的傳統文化知識。”馮遠征還建議,可以多邀請文化社團專家學者、非遺項目傳承人走進校園,舉行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和現場展示,還可以拓展“第二課堂”,帶領學生實地探訪文化遺址、歷史人物故居,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感受歷史文化,通過生動的實踐體驗,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多措並舉 保障中小學戲劇教育課程建設

教育部於2019年初啟動了義務教育課程的修訂工作,戲劇作為藝術課程的一部分,正式進入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體系。馮遠征對此十分關注。

“將戲劇納入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體系,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是開展中小學生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馮遠征表示,作為一門新的課程,在中小學課程建設方面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目前沒有能夠引導戲劇教育發展的相應組織,還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

他建議,建立具有引領學科發展的教育學會,引導中小學戲劇課程的學科建設﹔應加強戲劇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戲劇教師定向培養機制,出台促進戲劇教師培養的方案,由育人院校對口為中小學培養專業戲劇教師,確保對口專業就業率﹔可將“戲劇教育系”納入師范類專業管理,學生享受師范生減免學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為中小學校設置戲劇教師專業崗位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完善中小學戲劇教師的隊伍﹔開展國家層面的中小學戲劇展演活動,為中小學戲劇教育提供成果展示平台,並鼓勵適合中小學生表演的戲劇作品的創作,形成戲劇教育行業的良性發展。

加強藝術院校專業教師實踐鍛煉 助力教學質量提升

對藝術類專業院校而言,特別是表演、導演等以實踐為主的專業,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還要具有深厚的創作實踐。“目前,這一類師資隊伍與藝術業務一線存在斷層,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馮遠征發現,在當前藝術類院校從事導演、表演等學科教學的老師,多是大學畢業留校讀研、讀博后當講師、當教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真正參與創作實踐的經歷,或者此類經驗較少,對於表演、導演專業而言,舞台實踐是重中之重,沒有在實踐中收獲過創作感悟的教師,很難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藝術創作的指導,更無法從創作實際出發,引領學生理解劇本、分析角色,教會學生如何有效地與對手演員溝通,如何從生活中捕捉創作積累等等,可以說教師的實踐能力薄弱,將會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馮遠征建議,藝術院校可與地方院團形成協同發展的合作模式,為在校教師搭建實踐鍛煉平台,讓導演老師進劇組,表演老師上舞台,深入了解藝術創作規律與流程,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建議將教師參與藝術實踐的時間、內容、標准進行行業規范,保証每位教師每五年應至少有6到8個月的時間能夠在藝術生產一線實踐,參與實踐的質量將與考核等制度挂鉤,確保執行到位。

“今年帶來的這幾個提案,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希望能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樹立正確的價值方向,堅定樹立文化自信。”馮遠征表示。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