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北京市發布“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 提出5方面20項任務

2022年03月03日11:46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 人民網 池夢蕊攝

人民網北京3月3日電 (池夢蕊)3月3日,北京市召開《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領導介紹情況。

交通、水務、能源、園林綠化及市政等基礎設施,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保障,更關乎每一位市民的通勤、休閑和日常生活。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發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聯合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市交通委共同編制,以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基礎設施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在《規劃》編制中,圍繞“減量發展”,突出基礎設施對優化首都城市空間格局的支撐作用,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統籌提升區域承載能力。圍繞“提質增效”,突出核心區、重點功能區等區域基礎設施服務品質提升。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提升智慧服務管理水平。圍繞“綠色低碳”,突出基礎設施對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作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總體目標。圍繞“安全韌性”,突出基礎設施對韌性城市的支撐作用,加強資源能源生命線保障,提高基礎設施在逆變環境中承受、適應和快速恢復能力。圍繞“智慧高效”,突出科技賦能,加強統籌整合和共享共用,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在落實新版城市總規和“十四五”規劃《綱要》的19個指標基礎上,增加了中心城區45分鐘通勤出行比例等6項可監測、可感知的指標,共提出25項指標。聚焦問題、適度超前,細化項目安排,梳理形成了涵蓋交通、水務、綠化、能源等領域的動態重大項目庫。

在新發展階段的新形勢、新要求下,《規劃》系統謀劃基礎設施各領域、各環節的發展,提出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到2025年,基礎設施網絡布局更加完善,綠色集約、智慧精細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品質穩步提升,人民群眾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干構架基本形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保障能力更加充裕。初步構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時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全市軌道交通(含市郊鐵路)總裡程達到1600公裡,高速公路總裡程達到1300公裡,供水能力達到1000萬立方米/日。

服務水平更加優質。中心城區45分鐘通勤出行比例達到60%,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全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7平方米。

發展方式更加綠色。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達到國家要求,碳排放穩中有降,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6.5%,可再生能源消費佔比超過14.4%。

智慧創新更加顯著。5G用戶普及率大幅提高,千兆寬帶接入端口佔比達到50%,城市重要功能區域信號燈聯網率達到100%。

運行保障更加強韌。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保障系數超過1.3,全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6%,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面積比例達到40%以上,主城區積水點實現動態清零。

到2035年,基礎設施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率先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動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構架基本形成,安全、韌性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基本建成,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更好地滿足市民“七有”要求“五性”需求。

為切實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規劃》共安排5方面20項任務。

加快京津冀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

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跳出北京在更大區域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要素,推動構建以首都為核心的現代化都市圈。重點安排了交通互聯互通、生態協同治理和能源一體化發展等方面任務。比如,交通體系中的交通通道與換乘樞紐一體化推進,通過安排軌道交通等快速公共交通方式,加強京津冀區域、中心城與平原新城等區域的快速聯系,同時通過綜合交通樞紐對不同交通方式間的接駁換乘提供有力保障,實施京港台高鐵(豐雄商段)工程、加快京唐城際等區域城際鐵路建設,逐步推動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等向環京地區延伸服務,建成城市副中心站、北京豐台站等綜合交通樞紐,進一步鞏固提升“軌道上的京津冀”。

再如,在生態協同治理方面,持續推進永定河流域生態修復,新增造林2.5萬畝,實施質量精准提升8萬畝,同時建立永定河流域生態修復補償機制,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共建共享。

建立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

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更好發揮基礎設施的先行引導作用,持續提升基礎設施的系統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重點圍繞城市交通、水資源保障、綠色生態、能源及安全韌性等方面明確了未來5年的建設任務。比如,在城市交通體系方面,加快推進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建設,促進“四網融合”,全面提升地面公交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層級結構﹔水資源保障體系方面,不斷完善多源外調水格局,堅持控採、壓採地下水,建成石景山、亦庄等南水北調水廠,進一步拓展南水北調來水供水范圍﹔綠色生態體系方面,完善“一屏、兩軸、兩帶、三環、五河、九楔”的市域綠色空間結構,建設溫榆河、南苑等一批高品質森林公園。

強化重點區域基礎設施保障

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對於核心區、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態涵養區及重點區域的空間布局優化引領和保障支撐作用。重點是堅持優化政務環境與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有機統一,顯著提升核心區政務環境品質﹔高水平建設城市副中心基礎設施﹔聚焦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打造內暢外聯、綠海環繞的平原新城﹔強化交通保障、提升“林”“水”生態功能,守護好生態涵養區綠水青山﹔增強臨空經濟區、“三城一區”、新首鋼地區等重點功能區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碳排放穩中有降和推動碳中和為抓手,強化水資源和碳排放總量、強度雙控,深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減排降碳,助力綠色北京建設。主要包含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和推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等重點任務。

力爭“十四五”時期,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下降到10立方米/萬元以內,水資源節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8050萬噸標准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率先達峰后穩中有降。同時,更好保障步行和自行車道路路權,綜合交通樞紐優先考慮慢行交通接駁組織及空間分配,引導市民逐步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

著力提升基礎設施服務品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統籌,推動基礎設施功能優化,提升基礎設施服務品質,讓市民生活更加便利、高效、舒適。重點是加強基礎設施與城市功能融合,復合公共服務、文化娛樂、居住等功能,讓基礎設施更有溫度﹔著力建立健全覆蓋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全環節的標准規范,對標國家要求、城市發展需要、市民需求動態調整,讓基礎設施更有尺度﹔打造高品質生態生活空間以及科技賦能,提升智慧服務管理水平,讓基礎設施更有精度。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