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可讀可看可聽可游!北京西城打造“數字中軸”

2021年12月13日23:3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鮑聰穎)“2022年,我們將繼續通過不斷深入挖掘中軸線和文物建筑本身的歷史文化內涵,利用線上線下平台講好中軸線故事、文物故事、工匠故事,展示中軸線和文物建筑的獨特魅力。”12月13日,北京市西城區舉辦首場“兩會”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西城區將以中軸線申遺為契機,高品質建設老城整體保護復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典范區。

可讀、可看、可聽、可游,打造“數字中軸”

發布會現場,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林小牧介紹,2022年,將繼續通過不斷深入挖掘中軸線和文物建筑本身的歷史文化內涵,利用線上線下平台講好中軸線故事、文物故事、工匠故事,展示中軸線和文物建筑的獨特魅力,持續打造“白塔夜話”等老城保護品牌。推出“我在中軸修文物”文物修繕現場“雲直播”。運用5G+8K等技術,實現文化遺產可讀、可看、可聽、可游,打造“數字中軸”。屆時,游客可穿越歷史,在萬寧橋旁聽劉秉忠講述北京城的規劃理念,看已消失的地安門人流如織,在景山之巔眺望北京中軸的氣勢恢宏。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西城實施文物保護“三解工程”(解危、解放、解讀),文物工作成效顯著,2022年,西城將繼續精心組織文物修繕,力爭完成晉江會館等14處已騰退文物建筑修繕。推動核心區賢良祠、國立蒙藏學校舊址等重點文物建筑加快修繕,實現對外開放,打造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的示范項目。

2022年,西城文物活化利用將聚焦於項目落地,推動第一批項目的建設、開放和實施,完成第二批項目合作方的遴選和簽約,通過不斷深入實踐,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西城樣板。

什剎海 (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林小牧說,西城重點打造了什剎海文化體驗線。2022年,將持續優化文化探訪路的空間營造與步行體驗,推動沿線文物騰退開放與人居環境改善,系統梳理什剎海地區文物資源,著力挖掘闡釋文物資源價值,系統保護歷史文物資源和水系格局,積極探索文物保護與區域環境提升、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展現有綠蔭、有鳥鳴、有老北京味的特色風貌,全力打造什剎海市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打造主體多元、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

林小牧表示,今年,西城區對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沿革、建筑形式、保存現狀及管理使用等進行梳理,在305處文物保護單位標識牌顯著位置安裝二維碼標識。2022年,將繼續完成二維碼牌安裝65處,實現全區文物建筑全覆蓋。讓“文物建筑可閱讀”,通過“掃碼求實”“掃碼聽史”“掃碼問事”等方式,釋放文物建筑歷史文化價值,講述文物建筑前世今生故事,滿足參觀者深入了解文物歷史文化內涵的需求。

據了解,西城區現有各類博物館、展覽館以及“博物館相當設施”共計83家,其中,備案注冊的博物館29家。2021年完成了李大釗故居、歷代帝王廟的展陳提升並對社會開放。2022年,宣南文化博物館將完成展陳提升,重新對外開放。“十四五”時期,西城區要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形成以中央、市屬等一批資源和專業優勢博物館為龍頭,以區屬博物館為支撐,以企業、社會、街道等博物館、展覽館為補充,構建主體多元、內容豐富、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西城區博物館體系。形成西外地區科學教育文化主題、什剎海地區名人故居主題、大柵欄地區商業文化主題等一批“博物館集聚區”,打造博物館之城。

同時,持續鼓勵老字號原址、原貌保護,挖掘、展示傳統技藝,推進企業內部博物館對公眾亮相﹔鼓勵具有部分博物館功能、但尚未達到登記備案條件的“類博物館”,依托自身條件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主題博物館,充分發揮博物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傳播功能,激活城市文化和旅游資源,為城市文明進程增輝添彩。

林小牧透露,2022年初,西城區文旅局將發布“西城文化月歷”。西城文化月歷定位於西城區文化活動的年度節目單,將以月度為軸,集中展示全區各層面各系統的文化活動,涵蓋閱讀朗誦、展覽展示、文藝演出、非遺體驗、文化惠民等等,方便市民按圖索驥,參與、感受和體驗西城文化。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