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電影節觀察:堅定用影像講好中國故事的信心
圖①:北影節活動現場。
圖②:北影節在電影院進行電影展映活動。
圖③:北影節開幕式上,電影藝術家田華(左二)、王曉棠(左三)、謝芳(左四)寄語青年電影人。
圖④:北影節首場電影放映,觀眾排隊買票。
核心閱讀
北影節以“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為主旨,以“大師”“大眾”“大市場”為定位,經過11年持續耕耘,特點愈加凸顯。“天壇獎”評選的專業水平和國際化視野也獲得了更多認同
為電影新人鋪設起跑的“賽道”,為產業輸送新鮮血液,電影節成為人才的“孵化器”,既是責任擔當,也體現格局視野。北影節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蓬勃生機
面對新業態、新挑戰,剛剛閉幕的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北影節”),讓我們看到中國電影蓬勃發展的生機,堅定用影像講好中國故事的信心。
擴大中國電影的“朋友圈”
“拼手速”搶票,已是影迷參與北影節的一種特殊儀式。第十一屆北影節開票首日票房超過千萬人民幣,4K修復版電影《穆赫蘭道》僅9秒便一售而空,創造了本屆展映最快售罄紀錄。數據背后是觀眾對電影藝術的熱愛。
這首先源自“北京展映”單元的高品質。近300部、1200余場次的中外佳片與觀眾面對面,新片比例達到40%,主競賽單元“天壇獎”入圍影片也全部面向觀眾。本屆展映首次覆蓋京津冀,在天津和張家口設立展映影院,放映優秀電影作品。無論規模還是品質,惠及面還是參與度,北影節都堪稱一場“文化嘉年華”。
“用一個詞來概括北影節展映的特點,就是平衡。”連續6年參與北影節策展的沙丹說:“要做到國內與國外、新片與經典、娛樂性與學術性乃至競賽與展映、線上與線下的平衡。”這種平衡性追求,折射一個國際電影節的包容與成熟。
如果說展映是讓好電影找到觀眾,也讓觀眾找到好電影,那麼,主競賽單元則從更高的維度,擴大了中國電影的“朋友圈”。
業界認為,衡量一個電影節是否具有國際公信力,關鍵看它的文化格調和整體風貌是否形成特色,能否為促進世界各國的交流對話發揮作用。北影節以“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為主旨,以“大師”“大眾”“大市場”為定位,經過11年持續耕耘,特點愈加凸顯。“天壇獎”評選的專業水平和國際化視野也獲得了更多認同。
本屆“天壇獎”,由演員鞏俐領銜的國際評委會對15部高水准的入圍影片進行了認真評選,其中,國外影片有12部。“入圍影片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選題廣泛,主題溫暖,體現了開放多元的國際視野,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北影節的國際影響力。”評委陳坤評價說。
產業勃興的“北京方案”
產業勃興離不開人才的拔節生長。當前國內的創作者扶持計劃眾多,幾乎所有的國內主流電影節都開設創投項目和青年導演扶植計劃,比如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海南國際電影節等。特點不一,效果也不一。自2012年開始,北影節搭建項目創投平台,從最初的投劇本到后來的投項目,如今,創投已經成為最閃光的板塊之一。
今年,北影節首次設立“青年華語電影創投訓練營”,扶植4位青年導演創作短片,由“天壇獎”評委、導演陳正道擔任監制,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4部短片在影院舉辦了首映禮,並在愛奇藝平台“雲展映”。在陳正道看來:“一個真正的大型國際電影節,除了頒布榮譽以及擴大電影的社會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埋下電影新生命的種子。”為電影新人鋪設起跑的“賽道”,為產業輸送新鮮血液,電影節成為人才的“孵化器”,既是責任擔當,也體現格局視野。北影節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蓬勃生機。
今年的“北京市場”單元,39家企業簽約發布44個重點項目,總金額達352.23億元,同比增長約6%,再度創造新紀錄。而11年來,北影節共促進346個重點項目洽商簽約,交易總額累計達2002.51億元。
北影節為什麼能?因為聚焦產業需求,升級服務能力,堅定不移為產業勃興做加法。這是一份有力度的“北京方案”:盡可能打開投融資渠道,推出多款特色金融產品為電影行業“輸血”﹔盡可能促進項目流通,多家大型影企發布重量級合作項目﹔盡可能搭建交流的平台,近百位影人和相關人士在主題論壇、電影大師班、專題發布中貢獻智慧。
“我們應該永遠站在擂台上,我們能講故事、能感染人,有這個能力就不該放棄,這是電影人的責任。”導演陳可辛在電影大師班中的這段發言表達的信心和決心,在電影節上通過不同的方式,一次次傳遞出來。
電影節與城市相映生輝
1932年,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誕生。如今,電影節已成為推動電影藝術發展與交流,促進電影人之間交往合作,以及國家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有人形象地將電影節比作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作為城市軟實力的象征,電影節以自身影響力塑造和提升著城市的品牌形象。當城市文化、風土人情與電影交流融合在一起,一座城市變得更有溫度、熠熠生輝。
而北京,始終與中國電影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116年前,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推開中國電影的大門,其誕生地就在前門外的豐泰照相館。當下,北京為中國電影文化和電影產業的發展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統計,2020年,全國年度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北京佔據6席,全年北京出品電影達185部,位列全國榜首。北京理應成為電影人干事創業的熱土,更應孕育具有引導力的電影節。
放眼全國乃至世界,電影節在北京舉辦所擁有的優勢資源非常可觀。首都擁有無可比擬的條件,立足首都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背靠中國電影事業的蓬勃發展,北影節不僅是北京發展的一面鏡子,可以成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一個指數,更向世界展示北京形象,講述中國故事。
“我們致力於將北影節打造為首都的文化金名片,使之更好地服務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人民的高品質生活。”第十一屆北影節組委會副主席、秘書長余俊生說:“立足‘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立足北京‘四個中心’和‘影視高地’的建設大局,北影節將充分發揮平台作用,加快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要電影節。”
今年北影節主題是“新機·新局”,這樣一屆富有開闊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電影節,給我們帶來更多信心和底氣。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征程中,北影節會留下鏗鏘足音。我們也有信心期待,經由電影這一特殊媒介,國與國、人與人、文化與文化之間匯聚溝通,有望促成一個更加包容、開放和多元的美好世界。
制圖: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4日 2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