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科技

買死大閘蟹吃更劃算?“科學”流言榜

2021年10月13日10:45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學”流言榜

  張航

  流言1

  吃牛羊肉會得炭疽病

  流言:炭疽病很危險,主要流行於牛、羊、鹿等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的肉還是別吃了。

  真相:牛羊等動物對炭疽芽孢杆菌易感,感染后常在短時間內發病死亡,因此病死牛、羊肉以及來源不明的肉不能食用。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性傳染病,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很少見,人類常常通過接觸患病動物的肉類、皮毛或患病動物的排出物、被排出物污染的物品而感染。但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牛、羊肉都是經過檢疫的,烹飪時煮熟、煮透,可以放心食用。

  此外,炭疽作為一種細菌性傳染病是可以治療的,青霉素是治療的首選藥物。不過,炭疽到了晚期確實很難救治。因此,炭疽病人治療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流言2

  手機充滿電能延長電池壽命

  流言:手機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的國標要求為“不低於300次”,所以最好每次都充滿,充滿后用光,否則充放電次數很快就達到300次,讓電池變得不耐用了。

  真相:延長手機電池壽命,並不是充、放電越完全越好,總讓手機處於低電量或者滿電量,反而有可能損傷電池,導致其容量減少。最佳的使用方式是:淺充淺放,缺電就充,充完就拔。

  鋰電池依靠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當對電池進行深度充放電時,其正負極材料的結構可能會出現破壞,能夠容納鋰離子的空間變少,導致電池壽命降低。

  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電池管理系統有對電池的保護機制,在充滿后會自動斷電,在電量不足時會自動關機,能夠盡可能地避免深度充、放電,因此手機電池的實際壽命是高於300次充放電的。

  流言3

  買死大閘蟹吃更劃算

  流言:活的大閘蟹很貴,買死大閘蟹吃更劃算。隻要在大閘蟹死后迅速吃掉,就不會有事。

  真相:大閘蟹(河蟹)是中國特有的淡水產品,其體內游離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含量較高,肉質比較鬆,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大閘蟹都在淤泥中生長,這就導致鮮活大閘蟹體內、體外菌落總數基數較高。

  大閘蟹死后數小時,身體裡的有毒物質可能已達到使人中毒的水平。在死亡后的大閘蟹體內,組胺的增長速度很快,即使高溫加熱后也無法去除。誤食患者可能會出現組胺中毒的情況,部分病人可出現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重症患者可出現休克、早搏等症狀。

  所以,如果發現買回來的大閘蟹已經死了,為了安全最好還是別吃,除非是大閘蟹剛死的時候立刻烹調。

  流言4

  太空環境會使航天員發胖

  流言:三位中國航天員到達空間站后,臉龐明顯變得圓潤,這是因為空間站裡的低氣壓使人“膨脹”了。此外,空間站伙食不錯、運動空間少,也造成了航天員發胖。

  真相:在失重的狀態下,航天員的血液將涌向大腦和上身,血液的黏稠度也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面部浮腫甚至是頭部發脹的情況。伙食、運動因素不會迅速造成這類變化。

  其實,如果頭部血液聚集過多,有時還會導致航天員嗅覺和味覺發生變化,甚至出現頭疼、血壓異常等情況。但是,隻要提前有應對舉措,就不會出現特別嚴重的情況。因此,航天員臉變圓潤不是因為發胖了,而是特定環境下體內血液再分布的結果。

  (北京市科協、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發布)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