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國有文化企業重大經營風險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國有文化企業重大經營風險管理,確保國有文化資產保值增值,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企業經營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市文資中心”)監管的國有文化企業(以下簡稱“監管企業”)。
第三條 監管企業是防范與化解各類風險的責任主體,黨委書記、董事長是第一責任人,董事會和經理層成員根據職責分工承擔相應責任。
第四條 監管企業應全面落實黨委研究討論“前置程序”要求,規范“三重一大”事項權責劃分,建設“三重一大”決策和運行監測系統。建立健全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建立外部董事制度,服務董事會重大經營風險管理決策。
第五條 監管企業應建立完善重大經營風險管理工作體系,強化企業法務、內控與合規管理,設立風險控制管理機構和內部審計機構,負責本企業重大經營風險的識別評估、監測預警、應對處置和報告整改等工作,有效防范債務、投資、法律、金融、境外投資運營等風險,切實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第六條 監管企業應秉承審慎決策原則,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全流程管理體系。事前做好風險評估、制定防控預案,並作為決策必備要素,事中做好風險監控、預警和處置,事后做好后評價、審計及總結完善等工作。
第七條 監管企業應落實完善各類監管制度,進一步加強基金、擔保、融資租賃、小額貸款及高負債等重點企業,投資、債務等重點領域,京外、境外等重大項目的監管和經營風險防范。
第八條 監管企業投資必須嚴格遵守以下禁止性、限制性規定:
(一)嚴禁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企業開展推高資產負債率的投資﹔
(二)嚴禁四級及四級以下子企業(不包含上市公司)以任何方式開展增加產權層級的投資﹔
(三)嚴禁引入“明股實債”的投資﹔
(四)嚴禁以劣后級、杠杆融資、對賭等方式開展造成隱形債務以及變相舉債的投資﹔
(五)嚴控非主業、不符合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以及京外、境外的投資﹔
(六)嚴控單一項目投資規模超過上年末企業淨資產的20%。
第九條 監管企業應充分考慮融資渠道、期限、成本及風險控制等因素,審慎合理設置融資規模,採取建立集團資金調度中心等方式加強資金管理,通過“三降一減一提升”(降杠杆、降存貨和應收賬款“兩金”、降成本、減虧損、提升質量效益)專項行動壓減債務規模,嚴控經營性債務風險。
第十條 監管企業應聚焦主責主業,抓好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做好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推進“僵尸企業”處置,開展重點虧損子企業專項治理,加強對高負債子企業的穿透式管理,對資產負債率超過警戒線的企業不得通過發新債等方式提高負債率。
第十一條 監管企業重大事項應按照《北京市國有文化企業重大事項管理暫行辦法》(京宣發〔2016〕50號)和《出資人監管事項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京文資發〔2018〕5號)等規定,嚴格按程序及時請示報告。
第十二條 監管企業應對出現的重大經營風險第一時間啟動響應機制,及時向市文資中心報告,並主動採取處置措施,防止風險蔓延,避免損失擴大,並做好輿情分析,處置輿情風險。
第十三條 監管企業應每年年底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總結分析,形成年度重大經營風險分析報告,於次年1月底前報送市文資中心。
第十四條 市文資中心加強審計監督,健全定期會商機制,檢查督導企業重大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及執行情況,研判可能出現的重大經營風險並指導企業採取應對措施,將企業重大經營風險管理工作納入企業負責人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體系,切實維護國有資產安全。
第十五條 對履職盡責不到位造成國有文化資產重大損失或其他嚴重不良后果的,扣減監管企業領導人員績效薪酬,由相關部門按照職責權限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第十六條 監管企業應根據本辦法,制定本企業實施細則,加強對所屬子企業的重大經營風險管理。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