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北京延慶區四海鎮前山村:好土種好菊 好菊制好茶

2021年09月24日16:08 | 來源:  
小字號

金秋時節,延慶區四海鎮前山村的梯田裡,物茂糧豐、景美境幽,茶菊、鮮食玉米、綠色蔬菜、小雜糧等綠色產業煥發勃勃生機。前山村以前是低收入村,近年來,在北京市耕地建設保護中心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利用綠色土肥技術促進產業落地,依托大自然賦予的獨特山區生態資源,大力發展茶菊種植,2018年因“京水源菊花茶”,前山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一村一品”示范村,好土種好菊,好菊制好茶,以茶菊為代表的這一高山特色農產品,走出了大山、銷往了茶城,村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多。

繞過四海鎮的四季花海景區,背窪處是一個靜謐的小山村—前山村。這裡四面環山,綠樹成蔭,梯田順著山勢一層一層。平整出來的一塊塊土地,或開滿了一朵朵黃白色的菊花,或豎立著一稈稈綠色的玉米,或長滿了沉甸甸低著頭的金黃谷穗.....金秋九月,一派豐收景象。與前面壯觀的紅紅綠綠、黃黃紫紫的濃烈花海相比,進入前山村如同進入水墨畫中的風景,可謂是“曲徑通幽處”。

前山村副書記王愛國介紹說,前山村有100多戶人家,以前村裡人均收入不足11160元,是名副其實的低收入村,原有低收入農戶40戶,佔全村農戶總數的56%。近年來,村裡建設茶菊種植基地,大力發展茶菊產業,農戶們也得到了切實的收入,每年9月份30天茶菊採摘期,農戶們一畝地可以賺到2000-3000元勞務費,再加上1000元的租地費和幾百元的鋤地勞務,前山村的村民們因為茶菊產業,靠著自己的辛苦勞作,錢袋子也越來越鼓。

為讓茶菊產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北京市耕地建設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村裡開展了一系列的技術研究,包括土壤的改良培肥、科學施肥等等。

在一片開著茶菊的田裡,記者見到了正忙著查看菊花長勢的北京市耕地建設保護中心的李萍科長,隻見她高高的個子,衣著朴素,看上去直爽和干練。說到茶菊的種植、土肥管理等,她認真地對記者說:“好土種好菊,好菊制好茶。四海鎮前山村的海拔在800米左右,無污染,屬冷涼地區,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9月空氣干燥,幾乎無病虫害,非常適合茶菊的生長,露地栽培5月底前定植,8月底9月初開花、中旬盛花,這裡200多畝茶菊均實施科學施肥管理,食品安全性好,營養保健成分含量高,品質極佳,其中主要藥用保健成分:異綠原酸A含量是藥典規定標准的4.69倍,綠原酸含量是藥典規定標准的4.05倍,木犀草苷含量是藥典規定標准的6.17倍。

每年9月份,都是前山村最忙碌的時候。茶農在菊花將開未開的時候人工採摘,制成清心明目,袪風除熱的花茶。採花的人挑選花苞摘下來放到一個大桶裡,附近的合作社到村裡收購,往年一般4.3元一斤收購,針對殘疾人採收茶菊10元一斤。30天的時間,刨除人工等成本,一畝地能收入2000-3000元。

茶菊雖然耐旱、耐瘠薄,抗病抗虫性強,適應性也強,但是,種植時間一長,菊花產生的次生代謝物會引起土壤連作障礙,導致減產。我們針對這一現象,從溫室土壤消毒、大田施用微生物菌劑和生物有機肥、深耕配施有機肥三個方面入手,調理土壤生態。2018年底開始與村裡對接,2019年開始調查,發現土壤連作障礙是茶菊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制約了前山村茶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一核心問題,結合前山村土地有限、不易倒茬的現狀,2020年開始從母株養護、扦插育苗到大田生產,全生育周期開展土肥防治技術研究,緩解茶菊連作減產問題,今年提出合理的施肥策略,開展了200畝茶菊有機培肥地力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范推廣,通過測定土壤、茶菊生長、產量和品質指標,衡量不同土肥措施對茶菊連作障礙的防治效果,並邀請土肥、生物技術、花卉專家現場指導茶菊育苗田間管理,持續開展茶菊栽培與科學施肥指導,全程護航茶菊生產。技術人員平均每周2-3天來查看茶菊生長情況,就像醫生一樣開出“把脈問診”,提出科學合理的土肥技術措施,助力茶菊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北京市四海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院子裡,還沒進制茶車間,就能聞到一股略帶苦澀味的清香,進到車間,一股霧氣在傳送帶上面升騰起來,及至靠近,熱浪扑面而來,眼睛也濕潤了,兩名工人正熟練地抓著托盤往傳送帶上送。

北京市耕地建設保護中心的王艷平正把採摘下來的試驗檢測用菊花分類標號碼放到托盤上,准備殺青帶回去測一測這些菊花的品質。

合作社技術人員介紹:“這是在進行殺青,溫度達到200多度,殺青1分鐘。我們合作社自己摸索出來的茶菊的制作工藝比較簡單,有殺青和烘干兩道工序。殺青后再進行4-6個小時的烘干,烘干后人工挑揀,剔除那些沒有回潮的菊花,就可以裝瓶送入冷庫進行銷售了。我們的茶菊主要銷往馬連道茶城等地方。在種苗方面,我們都是自己留種,頭一年菊花,採下來,留下種苗。合作社從種苗、種植、管理、採摘、制茶等實現了全產業鏈自主管控。因為採用的是土壤綠色生態調節和生物菌劑防治病虫害技術,生產的菊花品相好,香氣清新,品質好。”

據了解,在前山村,除了茶菊,李萍她們還在做鮮食玉米、蔬菜、小雜糧等品種的引進、綠色種植技術指導,村民收入在逐年提高,集體經濟逐步壯大。通過開展培肥地力、科學施肥等工作,改變了農民重化肥輕有機肥的觀念,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環保意識,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也在不斷提升,促進了農業循環和生態農業發展,對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產生了積極影響。(白文軍 呂金寶)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