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軟”文明支撐“硬”建設 八寶山街道向美而行

2021年09月14日16:47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在石景山區“擦亮城市西大門,文明祥和迎冬奧”專項行動中,八寶山街道始終堅持首善標准,大力進行城市“硬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及時進行“軟件”適配和更新,為地區文明提升提供了思想保証、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兩者良性互動,為建設一枝獨秀的美麗石景山和文明祥和的首都西大門都打好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硬”建設:筑牢“裡子”,扮靚“面子”,織密城市治理的針腳

城市治理,最是於細微處見功夫、見態度、見精神。門前屋后是老百姓出門后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受”。在八寶山街道,通過居民與社區的共建共治,最終共享治理成果,形成良性互動。

三山園社區的一條“蜿蜒小路”變身成了“最美街巷”,經過街道的綜合整治,小巷兩旁垃圾遍地、雜草叢生的亂象不見了,兩旁的空地上種滿了月季,社區居民自發組成了一支平均年齡71歲的“養護隊”。一年一小變,兩年一大變,月季越長越好,三山小巷的“護花人”也過上了“向往的生活”。

四季園社區62號樓前的綠地進行了升級改造,合理取消危樹、死樹,在距離居民樓較近的位置補種黃楓等優質樹種,既美觀又保護一層住戶隱私,告別了原來雜草叢生,蚊虫肆虐的舊貌。剩余區域進行硬化,鋪設透水磚,增設休閑座椅及健身步道,同時對周邊區域進行合理利用,規劃出停車位十余個。

人以城為“家”,城以人為“本”。在專項行動開展過程中,八寶山街道充分傾聽民意,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路寬了,心也寬了。”魯谷住宅社區居民口中的這條路,正是魯谷村路與魯谷東街交叉口的人行道。之前有居民向居委會反映,這個路口的花壇嚴重影響了行人出行。街道工作人員實地踏勘發現,該花壇佔據了人行道路側位置,導致人行通道非常狹窄,過往行人總要上下台階來借道。在認真聽取居民改造意見與建議后,八寶山街道“吹哨”相關單位共同推進,對原有花壇進行優化改造,拓寬了人行便道,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如果說社區的外部環境是“面子”,那麼社區內部的樓門就是“裡子”。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市民的幸福指數,有時恰恰體現在這些不那麼光鮮亮麗的“裡子”中。“面子”扮靚了,“裡子”同樣要筑牢。

在樓道堆物堆料和小廣告集中清理工作中,街道在各單元樓門口張貼“致廣大居民的一封信”,全面動員轄區在職黨員、“老街坊”志願者、社區居民積極清理堆物堆料,共同維護公共環境衛生。針對嚴重阻塞樓道的“頑疾”點位,街道聯合物業進行清理,集中運送至大件垃圾存放處。街道還統一採購噴漆、涂料、刷子、鏟子等物資,由物業派人噴涂、清理樓道小廣告,修補破損牆體。在近期街道組織的“清潔日”集中活動中,社區1000余名志願者和黨員參與其中,清理堆物642處,清理小廣告700余處,修復牆體外立面100余處。

在飛線整治行動中,各社區工作人員聯合物業公司及相關單位在整理牆面上懸挂的各種線纜。在玉泉路西社區,根據每棟樓情況不同,工作人員因地制宜整理管線,將無用的剪掉,有用的捆扎在一起,確保安全及整潔美觀。在距離一公裡處的魯谷住宅社區,樓棟之間“入管”的飛線顯得格外清爽。樓門上的蜘蛛網沒了,樓外牆上的線纜已經全部都被整齊的捆扎,樓道裡的電線也盡可能的收束捆起來,挂在牆上或者裝入電表箱中,小區樓棟之間的線路也僅剩下必須要留的線纜,從過去的“橫七豎八”到如今的“橫平豎直”。

在非機動車管理專項行動中,針對居民電動車充電難問題,街道積極聯合物業安裝公共充電樁,有效減少飛線充電現象。在街道的協調下,為部分社區公共充電樁申請了民電線路,充電4小時的費用隻有0.5元,1元可充10個小時。為了從源頭上解決亂停亂放問題,老舊小區聯合物業對轄區停車位進行了增劃,通過科學布局、合理規劃,引導居民規范停車,停車入位。

“軟”支撐:畫好“同心圓”,搭建“連心橋”,繪出濃墨重彩的文明“底色”

在八寶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裡,地區第五屆朗讀者大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朗讀者們帶領場下觀眾,一起叩問初心、汲取力量,網上同步直播互動人數達40萬。

在街道精心打造的“黨建文化長廊”裡,附近社區組織居民開展了“紅色連心橋”活動,居民們通過“理論+藝術”的方式,把歌曲、舞蹈、板報創作等融入紅色文化活動。長廊裡還設置了文明風尚相關內容的展板海報,更有LED屏幕不間斷播放地區黨建宣傳片,讓紅色文化融入市民的休閑娛樂。

在五月鮮花文藝匯演上,合誦《永遠的紅飄帶》、紅歌串燒《紅歌聯誦》、音樂劇《乳娘》等呈現出一幅幅地區黨員群眾感黨恩、知奮進的感人畫面,激活了地區群眾家國情懷的“神經末梢”。

在周末“小手拉大手,分類全家行”親子值守活動中,200余對親子成為垃圾分類志願者。“后浪”們胳膊上戴著綠色“指導員”袖標,引導居民進行正確垃圾投放,小小的身影,成為桶前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紅色祭掃、參觀展覽、紅歌快閃、百姓宣講……一堂堂實景黨課,一場場群眾活動,一次次文明洗禮,在八寶山街道,“文明”已不再局限於道路的整潔和城市環境的美化,而是輻射到生活方方面面,從一件文明事、一條文明街巷、一個文明家庭延伸開去。

“京都巧娘”包羨華,退休后在社區成立了“永樂編制社”,編制社員們一起發揮余熱,為地區的孤寡老人制作帽子、手套,每逢重大節日還會編制相關工藝品增添社區節日氛圍。他們不但是垃圾分類桶前值守志願者,疫情防控期間,包羨華還帶領成員們加入社區志願服務隊伍,為測溫槍縫制了“小棉襖”,讓測溫槍再也不失靈。

崔伯藝和包羨華只是八寶山街道“老街坊”志願者的一個縮影。這些帶著戴著紅袖章的熱心街坊,他們的急公好義和古道熱腸根植於互幫互助的淳朴民風,壯大於黨和政府的宣傳引領。

八寶山街道充分利用網絡平台、宣傳欄、草地插、橫幅等多種載體宣傳“講文明、樹新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今年以來共更新2000余展板、橫幅等宣傳布設,讓文明風尚抬眼可看、隨處可及,潤物無聲、久久為功。街道機關和社區還以黨支部為單位,通過雲端學習、發放手冊、議事廳交流等形式,積極廣泛開展宣傳和學習《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內容,定期開展各類文明宣傳教育活動。傳統節日來臨之際,街道還會發布倡議書,號召轄區居民成為文明行為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傳播者和志願服務的奉獻者,形成了地區人人爭當文明使者的濃厚氛圍。

綠樹成蔭、路寬燈明、鄰裡互助、崇德向善,八寶山街道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理念,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結合石景山區“擦亮城市西大門,文明祥和迎冬奧”專項行動要求,不斷打造“品質社區”、“民心工程”,讓“軟”文明成為基層治理的“硬”支撐,讓八寶山街道更有溫度、更加宜居。(包賽依娜)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