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子山:“網紅”山村養成記
叫山不是山,魚子入口難,山水環田園,媲美桃花源。
魚子山,一個身處峽谷中的地道小山村,距離北京市區近百公裡,地處平谷區較為偏遠的東北部。村庄雖在深山區,聲名卻已遠傳千裡,每年接待國內和國際游客近40萬人次,抖音、快手、小紅書、公眾號、視頻號……各種平台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這裡已成為京郊小有名氣的“網紅”村。
吸引人們紛繁踏至的,有山青水綠的自然風光、有底蘊深厚的紅色歷史、有悠閑純美的田園生活、有淳朴熱情的好客民風……
“小”山村有“大”旅游
“先來個農家一鍋鮮,剛我看那魚活蹦亂跳的,再來個侉燉魚吧!”周一上午還不到十一點,王金忠農家院已坐了四五桌食客,有的從天津坐車過來、有的自北京市區自駕而來,雖然出發地不同,但他們來魚子山村的首要目的卻出奇一致——到京東大峽谷景區游玩避暑。
此刻,僅一路之隔的二華農家院內,廚師正在抓緊備菜,半個小時后,來自北京高校近五十人的師生團隊在參觀完抗日戰爭紀念館后將在此休憩用餐。京東大峽谷景區和抗日戰爭紀念館,正是魚子山村最初發展鄉村旅游的兩張王牌。
魚子山原為明代鎮守長城的魚子山寨,后以此成村。因村北崇光門前山石上長滿酷似魚子的黑褐色微小石粒,故名魚子山。村庄背倚風景秀麗的4A級景區京東大峽谷,建有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是一個紅綠融合發展的旅游民俗村。
在確定全力發展民俗旅游產業的村庄規劃后,村兩委意識到發展旅游產業僅靠兩張王牌遠遠不夠,必須得發展起一個產業鏈條,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各方面需要,隻有這樣旅游這個飯碗才端得更穩。魚子山村敢想敢為,因勢利導進行在地開發,建設了300多棟大棚集中發展設施農業,草莓、鮮桃、甜杏、有機蔬菜應有盡有,村內觀光採摘業已頗具規模。與此同時,村裡還鼓勵村民盤活閑置資產,積極開辦農家樂、建設民宿,短短幾年間,這個有著2400多名居民的村庄已經營了20多家民宿、30多個農家樂餐廳,真正做到了讓游客來了有的看、有的玩、有的吃、有的住、有的帶。
“掘金”綠水青山,深挖紅色資源,健全旅游業態,魚子山村打出組合拳,隨著旅游資源的開發,村中的“大旅游”格局已初步顯現,越來越多的游客從各地慕名而來。“有了民俗民宿,旅游更火了,游客一多,我們自己種的應季水果就不愁賣嘍!”在村裡售賣桃李等水果的王大姐眼見這幾年的發展和變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鄉村旅游熱火朝天,旅游收入也愈加可觀,全村旅游年收入3000余萬元,村中旅游從業人數已達400余人,僅大峽谷景區就吸納了130名村民就業,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網紅”山村“修煉”史
不斷遠播的名氣、絡繹不絕的游客、可觀的旅游收益,如今的魚子山村已成為鄉村旅游界的“網紅”。雖然在地資源豐富,若論其背景身家,魚子山村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能形成現在相對齊全的旅游業態,背后有著不為人知的“修煉史”。魚子山村的鄉村旅游起步於上世紀九十年代。1991年,村裡開始開發建設京東大峽谷,建龍門湖水庫、修景區內道路、開發井台山、引進觀光索道……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村裡黨員和群眾深入挖掘村庄的自然資源,將曾經人跡罕至的“大裡溝兒”硬生生開發成了國家4A級景區。
在大峽谷景區對外開放的第五個年頭,魚子山村開始籌建抗日戰爭紀念館,規劃設計、收集文物、布置展陳……在平谷文化文物局的支持下,佔地800平米的展館於1999年正式向社會開放。多年來,這裡已成為知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絡繹不絕的參觀者走進館內,尋覓當年的紅色歷史,感受打不垮的魚子山精神。
“游客不斷增多,景區的基礎設施和旅游檔次也要跟著提升。”面對越來越好的鄉村旅游形勢,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楊金宇謀定即動,擴建停車場、修建玻璃棧道、建設預約購票系統、實現WIFI及監控全覆蓋、升級游客服務中心……京東大峽谷的不斷蝶變,更好帶動了民俗、民宿、採摘等休閑產業發展,村民的腰包也隨之越來越鼓。
作為村集體企業,大峽谷的旅游紅利還遠不止於此,對於魚子山村村民而言,2013年是個非常特別的年份。從那一年開始,每位村民年底都能從村集體得到400元分紅,隨著村集體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分紅的數額也隨之水漲船高,如今的分紅已變為了當初的10倍。“每年能領米面油,還有4000塊錢的分紅。除了國家給的養老錢兒,村裡每個月還會額外發200塊,你說說這日子美不美?”年近七十的尉大爺談及現今的生活,總樂呵呵地向人這麼說。
享受幸福小生活的尉大爺可能不知道,為了增加村集體收入,讓村民從利益受損變為共同受益,村兩委傾注了巨大心力。通過協商、談判等多種形式,將曾經租借、承包的龍門湖水庫、環山公路游覽車、老場院、小學校、林業隊等項目及土地收回集體,妥善開發運營,增加集體企業收入。想盡辦法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減輕村集體經濟損失,維護村民長遠利益。知百姓冷暖、為百姓謀利,村兩委班子一心為民的真抓實干,焐熱了魚子山2400多顆村民的心,大家勁兒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共同建設家園。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首都文明村鎮、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先進村、優美環境文明村……魚子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村庄。
作為在任八年的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看著村庄近幾年的發展,楊金宇坦言:“我是土生土長的魚子山人,隻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村裡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兒,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曾經的壓力和艱辛,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得到的肯定和贊譽,都被這個昔日回鄉創業青年凝聚成了一句話——隻求無愧於心。無愧於心,朴素簡單卻真意滿滿。
打造村域旅游新磁極
一條坦途進山庄,綠野晴川栗花香,古寨新姿迎遠客,五潭聖境醉流芳。夏雨過后,魚子山村清新扑面,抬眼望去,遠山如黛、雲霞蒸蔚,近處溪水淙淙,幢幢民居依稀可辨,恍然間仿若走進了一幅靜謐美好的田園山水畫卷。
鄉村是北京的“封面與插頁”“底牌與原色”,建設什麼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魚子山村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謀劃:美麗鄉村既要有顏值,又要有氣質。
魚子山村具有悠久的革命歷史,鐵北寨、銅南山,打不垮的魚子山,村中代代相傳著這樣一句民謠。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是冀平密抗日聯合政府所在地,平谷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魚子山黨支部也在這裡成立,魚子山是當時平谷抗日斗爭的中心。抗日戰爭的硝煙已經遠去,但打不垮的魚子山精神卻在這裡深深扎下了根。村兩委深入淬煉紅色精神,編修《魚子山村史陳列室》《魚子山上紅旗飄》,升級修繕抗日戰爭紀念館,組織專題教育活動,弘揚村庄紅色文化和發展史。在原有秧歌隊的基礎上成立紅鼓隊,用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感染、吸引黨員和村民牢記初心、砥礪前行。將文化和歷史原色融入村庄建設中,打造具有魚子山特色的游憩休閑景觀,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進一步傳承了紅色基因、傳遞了村庄的獨有氣質。
此外,村兩委還組建了“金玫瑰”志願者服務隊,村裡的大事小情中都有能看到服務隊的身影,垃圾分類、疫情防控、照顧孤寡老人、節假日景區服務……她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真善美,塑造著文明鄉風,慢慢繪就著美麗鄉村新畫卷。
村庄美、產業興、人心聚,看好家鄉發展前景,許多人選擇了回鄉創業。李子龍和小伙伴一起盤活閑置資源,在村裡建起了高端民宿“玖佑”﹔王亞光進入村兩委班子,用自己的所學助力村庄發展﹔王小輝回到家鄉,將全新的經營理念運用到農家院之中……
村裡年輕的面孔越來越多,他們為家鄉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生機和活力,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村已經起勢,魚子山村正逐步從景區旅游模式向村域旅游模式轉變,農中有游、以游促農、農游結合、旺游興農,在村兩委的帶領下,魚子山村正全力譜寫著鄉村發展新篇章。 (孔令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