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防救援總隊天安門地區支隊故宮特勤站蔡瑞:續寫故宮"零火災"奇跡

在近期舉行的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天安門地區支隊故宮特勤站政治指導員蔡瑞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經歷3000余次滅火救援戰斗洗禮、完成近千次重大消防安保任務后,蔡瑞從一名青澀的消防員成長為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優秀指導員,帶領故宮消防救援特勤站駐守在離祖國心臟最近的地方,續寫著該區域半個世紀“零火災”的消防奇跡。
沒有火情就是最高的榮譽
蔡瑞曾經歷過3000余次滅火救援戰斗的洗禮。2014年,當他到故宮特勤站任職時,發現這裡沒有艱苦卓絕的滅火“戰斗”,也沒有寬敞方便的訓練營房,有的是每年近1萬公裡的巡邏檢查和上百次的執勤安保任務。“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在故宮,在天安門地區,沒有火情就是我們最高的榮譽!”蔡瑞迅速調整了自己心態,把工作重心從迅速扑滅每一次火情調整為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防范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火災可能。
蔡瑞所在的故宮特勤站一共有48名消防指戰員,其中37人為黨員。在日常的消防演練及巡查工作中,黨員都發揮著沖鋒在前的引領示范作用。“隊裡每次來新隊員,我給他們上的第一課就是觀看升國旗、參觀國家博物館,把對黨忠誠的意識潛移默化地刻在每個人心裡,把對黨員的嚴格要求融入到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
四季不重樣“變著法兒”消除火災隱患
擁有600年歷史的故宮,是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建筑群。不過,游客看到的是璀璨輝煌,消防員眼裡卻隻有安全隱患。“故宮建筑都是木質結構,而且裡面存放著大量的古籍字畫,抵御火災能力極低。”蔡瑞說,消防安全就是故宮的命根子!為了守護好這個文化瑰寶,蔡瑞一年四季變著法子打預防、除隱患:冬季,護城河結冰后,他帶領指戰員冒著嚴寒,每隔20米鑿開一個一米見方的冰窟窿﹔夏季,雨水不足時,他帶著人往太平缸注水,時刻保障水源充足﹔春季,他帶著隊員及時清除屋頂和院內的雜草,防火的同時還能保護古建筑安全﹔秋季,風干物燥之際,他又要帶領隊員清除院內的落葉和可燃物,給10余萬平方米的植被做濕化處理。
駐守故宮的日子裡,蔡瑞帶領指戰員走遍了故宮每一個角落。根據宮殿區域和防火特點,他把整個故宮劃分為十個區域,為每個區域甚至每個宮殿量身制作了火災扑救預案,並反復開展實戰化滅火操法演練。在故宮宮殿群裡,太和殿屬於超高、超大體量建筑,地面較高,一般的消防車難以靠近。蔡瑞就細心測量太和殿周邊地面高度,反復試驗,改裝出了高底盤的水罐車、聯絡車,保証車輛可以開到大殿周邊快速開展處置工作。在日常的訓練中,蔡瑞更是帶領隊員們不斷提升處置速度,做到“五分鐘內就可以用消防車完成立體化水幕整體全覆蓋”,真正為故宮大殿扣上了安全防護的“金鐘罩”,“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將故宮半個世紀無火災的奇跡一直延續下去。”
協助周邊社區共渡防疫難關
疫情暴發以來,在日常的消防演練工作之外,蔡瑞又將疫情防范知識加入到每天的學習中,帶領指戰員們一起規范涉疫處置、洗消程序,將防疫與消防演練處置相結合。“疫情剛暴發的時候,大家都有點不知所措,不過我們很快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不論發生什麼情況,守衛故宮安全就是我們最大的使命。”2020年春節期間,整個故宮特勤站全員停休,在完成好各項本職工作的同時,消防指戰員們還協助周邊社區消毒、傳播疫情防控知識,與群眾共渡防疫難關。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蔡瑞在工作中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的作風,無論參與重大活動保障工作還是日常訓練都始終沖鋒在前,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每次勤務他都堅持提前3個小時到場,背負20公斤的細水霧,攜帶滅火器,帶領指戰員對廣場車輛拉網排查,對路旁樹洞泥沙封堵,垃圾桶逐一濕化,有效實現了各種復雜環境下的“秒級響應”,“黨組織把我放在這樣一個重要的崗位上,是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的考驗,我會時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不負信任、不辱使命!”
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