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大會為什麼選擇這七首歌?

現場七首歌曲引起大家的關注,那麼,關於這七首歌背后的故事,您知道哪些呢?今天本報記者就為您講述。
《唱支山歌給黨聽》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唱支山歌給黨聽》自1963年誕生以來,無數次回響在華夏大地上。今天,這首歌再次在天安門廣場上飄揚。已故作曲家朱踐耳的夫人舒群與指揮家陳燮陽聆聽著熟悉的旋律,激動地講述起這首歌背后的故事。
《唱支山歌給黨聽》先有詞,后有曲。1958年,姚筱舟創作了《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詩。創作時,原本第二段寫的是“舊社會三座大山壓我身”,但姚筱舟始終覺得味道還不夠,他在桌子上拿起一本小人書,看到上面有個地主正拿著鞭子抽打長工,於是他瞬間來了靈感,把這句改成了“舊社會鞭子抽我身”。后來,雷鋒看到了這首詩,便把它抄寫在自己的日記中。作曲家朱踐耳在《雷鋒日記》中讀到了這首詩。當時他十分激動,據舒群回憶,朱踐耳用了一個晚上就把這首歌寫出來了。 本報記者 韓軒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誕生於1943年6月。1938年,這首歌的詞曲作者牧虹、盧肅來到了延安。
1943年6月,為了慶祝減租減息和縣參議會選舉斗爭勝利,盧肅和牧虹就在老鄉屋后的山坡上趕寫了一部小歌劇《團結就是力量》。排練時,大家覺得歌劇結束得過於倉促,不夠飽滿有力,兩位年輕藝術家又激情澎湃地譜寫了歌曲《團結就是力量》。本報記者 路艷霞
《我們走在大路上》
《我們走在大路上》創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創作者李劫夫的女兒、中央歌劇院導演李丹丹告訴記者,盡管當時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父親李劫夫仍然覺得,在這樣的時代關頭更該創作出“積極向上鼓舞人們斗志和士氣的音樂作品”。
1962年6月14日晚,周恩來總理邀請李劫夫等人談話。周總理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一定要相信黨和國家有力量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繼續前進。李丹丹記得很清楚,“父親激動得一晚沒合眼,當晚就開始創作。”李劫夫積蓄多時的情感瞬間噴發,《我們走在大路上》的初稿一氣呵成。 本報記者 高倩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好》由霍希揚作詞,李煥之作曲。李煥之曾撰文回憶過《社會主義好》的創作經過。
1957年,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表后,掀起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學習和討論熱潮。當時,在中央歌舞團創作組工作的霍希揚和李煥之兩位老搭檔商量,應該有一首歌唱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領導、鼓舞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熱情的歌曲。《社會主義好》完成后,李煥之把它寄給了《北京日報》。1957年8月,經《北京日報》發表,這首歌迅速傳唱。本報記者 高倩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對於79歲的何明全和他的同學而言,見証《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歌的誕生,成為他們一生中的榮耀時刻。
1958年,福建廈門何厝小學的一群小學生組成“前線少年支前活動大隊”,活躍在金門炮戰前線……后來,這群孩子被授予“英雄小八路”稱號。各界人士組成的慰問團來到廈門前線,為“小八路”事跡所感動。作曲家寄明用炮彈箱當桌椅現場譜曲,詞作家周郁輝根據與孩子們的對話填了歌詞。《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由此誕生。 本報記者 路艷霞
《新的天地》
《新的天地》曲作者舒楠、首唱者孫楠講述了這首歌創作與演唱的“幕后”。
在創作《新的天地》的過程中,舒楠被這首歌的歌詞深深打動,他帶著這份感動和激情曾到深圳、上海等地實地採訪,用心捕捉著中國發展、中國速度的成就和偉業。
孫楠說,《新的天地》旋律很動聽、歌詞很抒情。“這種抒情代表了一種更凝重的愛國之情,所以我想一定要把歌頌祖國,歌頌祖國偉大成就的心聲,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本報記者 路艷霞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78年前,在一盞幽暗的小油燈下,19歲的曹火星目睹平西根據地的斗爭故事與英烈傳奇,心潮澎湃,創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如今,在它誕生的小山村——房山霞雲嶺鄉堂上村,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探尋歌曲的源頭,也從這裡看到了薪火相傳的信仰力量。
今年6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重新開放,同時推出了“人民的心聲 歷史的旋律”主題展。本報記者 王廣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