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參加慶祝大會人員集散精確到秒如何做到

2021年07月01日17:14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員集散精確到秒如何做到

  很多人好奇,參加這次慶祝大會的幾萬人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安全、順利、准時地從家到達天安門,再從天安門回到家的。這就離不開廣場參會人員服務指揮部下屬的集結疏散部。

  前來參加慶祝大會的人員有序集結疏散。 本報記者 潘之望 攝

  集散部運作靠兩個“長”

  集散部部長谷民用了個形象的比喻,如果這次活動像一個風鈴,下面是各條轉動的部分,集散部就是那個小鎖扣。“我們要把要求傳達下去,鏈條順利運轉起來,才能發出和諧悅耳的聲音。”

  與前年天安門廣場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相比,今年的觀禮人員數量幾乎翻了一番,難度也大大增加。70周年慶祝活動時谷民也是集散部部長,她告訴記者:人多環節就多,配置的力量就多。比如遠端集結點中啟用的地鐵集結點前年是4個,今年增加到12個。

  集散部運作的秘密,就在兩個“長”身上。170多位台長、56位點長,帶動各單位各級領隊聯絡員、車長等工作人員,幾百上千人服務著幾萬人。“一長四員”“一長八員”“兩長一員”戰斗小組,讓集散部以最小的單元組織出最龐大的體系。

  台長是天安門廣場活動現場座席台的負責人,慶祝大會現場每個座席台設一名台長。“一長四員”戰斗小組由台長協同安保聯絡員、醫療防疫觀察員、志願者、歸口單位聯絡員,共同做好參會人員落座疏散、秩序維護、引導互動、應急處置等工作。

  點長是遠端集結點的負責人,比如最大的遠端集結點天通苑北地鐵站有4000多人,點長負責把大家送到天安門,活動結束后再接回天通苑北。“一長八員”戰斗小組由遠端集結點的點長與報告員、區聯絡員、屬地聯絡員、安保聯絡員、交通聯絡員、醫療觀察員、志願者聯絡員和消防聯絡員構成,主要通過會商機制解決本集結點參會人員集結疏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月份開始路線實地踏勘

  早在今年3月,集結疏散部成立后便開始了對路線的實地踏勘。“80后”小伙兒岳建彬是集散部副部長。“一定要實地走一遍,讓方案變成執行的方案。不能憑空想象,不能紙上談兵。”岳建彬說。

  比如某一路人員的行進路線,哪些地方是堵點,哪些地方易發生風險,哪些地方易耽誤時間,都會逐一梳理出來,想好解決辦法。2號線前門地鐵站出站口很小,工作人員就要弄清楚到底一個小時能出多少人,每一列到前門站的專列都精確到分鐘,人員幾分鐘能走到地面,這樣就能確保流程嚴絲合縫。

  需要協調的事項千頭萬緒,大家最擔心的問題是時間問題。同一個集結點可能出發兩到三批人,一個單位簽到晚了,大家就都延誤了。如果某一隊人員不能按規定出發,路上就會遇到別的隊伍,就“撞車”了。如何確定哪些地方適合集結,哪些地方需要放上隔離欄,測溫設備設在哪兒,安檢一分鐘能通過多少人,有特殊人群需要攙扶怎麼辦……這都需要交通、安保、醫療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部門的配合。

  人員集結疏散精確到秒

  “這次大會有個特點,要求更細致更精准,多少人,多少分鐘,到哪兒,怎麼到,我們的方案都精准到秒。”谷民告訴記者。谷民給我們看他們制作的表格:一路人馬,幾點幾分從遠端集結點出發,什麼交通工具,需要幾輛車,什麼時間簽到,什麼時間出發,走什麼流線,行車距離是多少,行車時間多少,在哪落客,落客之后到達觀禮台步行的距離是多少,時長多少,從哪進場,二次安檢,何時落座,落在哪個區域,退場的時候從哪退場……全都清清楚楚。“每一個細小的點位我們全部都安排到,這樣參會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從一開始集結到最后結束就都有人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谷民說。

  活動之后的疏散也不簡單,因廣場不能長時間人群聚集,活動結束后要以最短的時間解除封控、對外開放,這就要求集散部在最短的時間內,甚至在一個小時內讓幾萬人有序撤離廣場,而且在附近的前門、王府井等路口也不能造成擁堵,快速返回各自的遠端集結點。不走錯、不走亂、不發生安全事故,就成了一項艱巨但必須完成的任務。

  另一個難點便是特殊人群的保障。由於今年的參會人員有的人年紀偏大,有的院士九十多歲,怎麼保障他們順利到達會場?集中到飯店集結,工作人員一比一配比,就近落客。廣場很大,讓一些年紀大的身體不太好的人員走上十分鐘,都很難。盡量設計他們晚到,晚落座。原先准備二十個輪椅,后增加到一百個。

  為這場活動全力以赴

  大型活動臨時出現突發事件很多,這就要求承擔集結疏散工作的工作人員要沉穩、有經驗、抗壓能力強。“首先要冷靜,遇到突發狀況先想,這方面有沒有預案?有預案就按照預案處置,沒預案,趕緊報告,同時再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谷民告訴記者,處理突發狀況的原則是,能夠協調現場解決的,不去請求指揮部的增援,同時把處理情況報告給指揮部。

  “我總感覺什麼事兒都有辦法解決,隻要你努力去做,隻要你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獲,組織這麼一場大活動,我們肯定全力以赴。”活動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的團隊,此次集結疏散部由來自市直部門的幾十個單位的精兵強將組成,工作的嚴謹,對細節的要求,各方力量的無縫銜接,讓參與者擰成一股繩,朝著目標努力,“戰斗力強了,才能實現目標”。本報記者 陳夢溪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