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葉曉彥)這幾天,走在涼水河畔的市民發現,沿岸的路燈有個小變化,燈杆上都新貼了一個明顯標識,上面印著路燈杆的編號和監督電話。原來,北京市涼水河管理處接訴即辦,通過制定管理辦法、張貼“身份牌”等方式,為群眾辦實事,精細化進行路燈管理。
“貼上一個標識,打通了我們與市民之間的距離。”北京市涼水河管理處工程科科長楊麗穎告訴記者,為路燈挂“身份牌”的原因來自管理處的接訴即辦。經統計,2020年涼水河管理處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單位承辦接訴即辦訴求件234件,反映路燈問題的有53件,佔比22.65%﹔2021年涼水河管理處已承辦接訴即辦訴求件46件,反映路燈問題的有7件,佔比15.22%。
楊麗穎介紹,市民反映的問題分兩類,一是出現故障未能及時維修﹔二是路燈開閉管理不夠精准,不能滿足百姓使用需求。針對以上問題,涼水河管理處決定開展精細化管理。首先,管理處專門制定了路燈管理辦法,定時、定人、定范圍、定責任,每日兩次全面巡查路燈運行情況,同時使用河道監控系統輔助檢查,及時發現故障。
其次,管理處建立路燈問題快速反應機制,打通巡檢—報修—修復—反饋工作環節,形成閉環管理﹔制定涼水河管理處路燈開閉時間表,統一全段路燈開閉時間,並建立路燈管理工作監督考核機制。新挂上的“身份牌”就是為了接受市民監督,方便市民發現路燈故障及時報修。監督電話24小時有人接聽,及時反饋市民訴求和維修進度。
截至目前,涼水河沿岸600余根路燈杆已經挂上“身份牌”,下周前將完成沿線1300多根路燈杆的“亮身份”工作,主動接受市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