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黨史 胡同尋跡 牛街街道各族群眾共度“和合鄰裡日”

2021年05月07日08:32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 “每天生活在這裡,都沒仔細觀察過這些胡同,原來家門口的老宅子裡還‘藏’著這麼多的紅色故事。”剛剛完成打卡的法源寺社區居民陸艷玲興奮地介紹,“這樣的活動真不錯,既能增長知識,又能更深度了解國家民族政策,好好感受牛街的和合文化底蘊。”

5月6日,牛街街道舉辦“追憶黨史 胡同尋跡”5·6和合鄰裡日活動。通過“多樣感受民族風採”、“胡同尋跡紅色文化”、“舌尖體驗牛街美食”等多重板塊,以共同動員、共同發起、共同組織、共同參與、共同服務為原則,聯動轄區機關單位、基層社區、居民群眾、社會單位等不同群體,打造具有牛街特色的和合鄰裡文化體驗。在共同的節日裡,各族群眾學習黨史知識,沉澱家園記憶,浸潤和合共生的家園文化,實現和合牛街的美好願景。

紅色路線 黨史知識邊走邊學

“紅色會客廳→湖南會館→紹興會館→譚嗣同故居→西磚胡同8號,這些院落雖然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對於他們背后的歷史故事,所見証的黨的百年發展歷程,還是需要我們多學習和關注的。”樊海琴是牛街西裡一區社區的一名老黨員,鄰裡日活動,對她來說也是一堂生動的黨史課堂。

在活動中,中央民族大學學生小馬領取到了一張打卡紅色地圖,一邊逛胡同、一邊學習黨史故事、一邊打卡。不一會的功夫,打卡集齊全部6枚印章,還可以兌換活動紀念品。“這可真是黨史知識‘走’著,看著,就記住了。”小馬說。

“‘黨史知識+胡同文化’、‘黨史知識+民族文化’我們今天鄰裡日活動的一大特色。時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們希望結合地區的民族特色,將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推向一個高潮。也希望通過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讓地區黨員、居民、轄區單位職工,都能夠了解黨的百年奮斗征程,珍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牛街街道工委書記李麗京介紹,“更重要的是,牛街作為一個多民族融合發展的街道,各族群眾相互間增進了解,形成共識,凝聚力量,為我們地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多彩互動 豐富民族文化內涵

在本次和合鄰裡日活動中,不僅能學習黨史知識,內容豐富的互動活動更是得到了地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學習民族服飾知識、體驗民族服飾換裝,品嘗民族美食,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滿滿。

“這件苗族百褶裙顏色鮮艷,圖案精美,配上銀飾肯定更漂亮,聽了老師的講解,沒想到這些普通的花紋裝飾,竟然有這麼多的講究。”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小閃,今年20多歲,從小就喜歡民族服飾,換上苗裝的她開心地讓同伴幫著拍照,“穿著民族服裝在牛街的胡同裡打卡,別有一番樂趣。”

在西磚胡同8號院的鄰裡集市,洪記小吃的驢打滾、聚寶源餐廳的一品燒餅、伊寶荷葉的甑糕、德盛齋的玫瑰鮮花餅一字排開,整齊地擺放在院內,這些都是店裡的網紅美食。“‘北京小吃在南城,南城小吃在牛街。’牛街小吃注重用料、手法、火候,講究的就是貨真價實。大家伙在這裡品的是牛街味道,而我們堅守的是那份傳承的手藝。”洪記小吃經理洪玉春熱情著招呼居民品嘗。

據悉,今年是牛街街道民族團結創建工作33年。作為一個多民族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地區,牛街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秉承尊重、理解、包容、傳承和創新的發展原則,以特色活動培育共同的家園意識,引導地區各族群眾交融、交流與交往,進一步實現做好鄰居、結好姻緣、當好朋友。

結合街道建黨百年系列活動和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牛街街道將持續以民族團結為主題,以民族團結共促社會和諧發展為目的,聚焦地區各民族的需求、聚焦“我為群眾辦實事”,通過服務,帶動地區各族群眾牢固樹立團結奮進思想,共同凝聚起強大的力量,將其轉換為推進地區建設發展,為建設“和合牛街”不懈努力。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