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白橋大街、工體西門停車場“平改立”工程啟動 共新增車位442個

2021年04月01日13:23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4月1日電 (池夢蕊)車位少、停車難、道路堵,長期困擾東城區東花市南裡和東直門新中西街周邊居民的城市頑疾,有望在今年得到緩解。東城區今年著眼於提升區域交通環境,緩解居民停車供需矛盾,梳理轄區空間資源,以“空間換空間”的方式,適度建設停車設施,滿足居民停車剛性需求的同時,治理“停車難、停車亂”問題。過程中採取“政府出地、企業出資、使用者付費”的方式實施,達到“建成一個、解決一片”效果,本項目的啟動是東城區“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的生動實踐。

目前,東城區已分別在東花市白橋大街、工體西門騰挪、改造2處項目邊角地,提升改建為自走式立體停車場,將為周邊共增加442個車位。2處停車場正在緊張的結構施工當中,預計6月底竣工。

騰挪空間“平改立” 緩解停車“難”與“亂”

本次改造建設的白橋大街停車場位於東城區廣渠門內白橋大街南端,其周邊的東花市南裡,是擁有約3500戶、居住人口近萬人的社區。隨著居民車輛不斷增加,居民停車供需矛盾日益緊張。作為連通兩廣路和二環路的重要次干道,白橋大街及與其相連的東花市大街,已設置為全線禁停。近年來,社區內的鼎新路、東花市南裡路沿線,道路停車位已全部用於居民居住認証停車,仍無法根本緩解周邊停車難題。長期以來東花市南裡周邊是違停現象的高發地,居民車輛經常佔用便道、消防通道,或是行道樹中間“見縫插針”。

為有效緩解周邊居民停車壓力,東城區城管委深入開展調研,通過實地踏勘、卡口交通量統計、居民需求統計、入戶問卷調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居民車輛數、周邊停車數量、居民停放時間和停放位置等詳細情況,測算該區域居住停車缺口約600個。同時,附近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車場資源有限、車位佔用率較高,難以通過有償錯時共享方式彌補上述停車缺口。因此,需要採用適度建設停車設施的方式予以解決。

經過協調,停車場選址位於白橋大街南端的一處項目邊角地。該場地佔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目前用於東城區市政工程二所存放作業車輛、設備及工程物資等。東城區城管委與市政工程二所進一步整合設備、車輛和物資存放,將該地原有車輛、設備及物資大部分遷至其他場地,最終將該場地基本騰空,用於改建居民停車設施。

停車場建設項目由北京京能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在原有停車場地基礎上,實施“平改立”建設,進一步提高場地的利用率。根據設計方案,改造后的白橋大街停車場,將升級為自走式立體停車場,規劃有238個機動車車位,其中包含5個無障礙停車位,並為20%的車位配備了充電樁。投入使用后,將緩解周邊居民停車難的問題。同時,改造后的場地內仍保留一部分空間用於存儲市政工程的設備、物資,以供周邊正常開展作業。

實施錯層停車 增加車位數量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設計、施工過程中採用多種方式提升空間利用率,保障工程順利進行。一是本次白橋大街立體停車場每層均採用錯層式設計結構,將坡道和行車道重疊,有利於降低坡道的高度和長度,提高車輛行駛便利性,同時最大程度減少坡道佔用的空間,比原來傳統坡道立體停車場增加了20%的停車位。二是自走式停車,無需機械傳動過程,即車主隻需將車輛自主開入開出車庫,存取過程沒有等待,和普通平面車場停放幾乎沒有差別。三是立體停車設備為鋼結構,堅固耐用,無機械傳動影響,抗震設防烈度級別可達8級,安全可靠,具有安全性強、使用年限長、維護成本低、運行成本低、消防設施簡單、噪音低等優勢。

除此之外,白橋大街停車場還將利用互聯網+技術,配合東城區靜態交通智慧管理平台,整合停車資源信息,並配合建設城市停車信息誘導系統,為公眾提供停車信息服務,提高停車設施的利用率,主要將包括提供智慧停車平台、停車費快速支付通道、智能導航導停等多種智能化服務。

營造區域錯時共享停車條件 給予居民停車優惠

據悉,白橋大街項目將於6月底竣工,目前已經完成了基礎施工,正在開展鋼結構安裝。據東城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建成后,建設企業將通過運營停車場,逐步收回投資,其中居民停車價格將在參考周邊月租收費標准基礎上給予優惠﹔同時,由於白橋大街沿線居住停車與周邊商務樓宇辦公停車,在時間上存在潮汐互補的特征,將在滿足居民停車的前提下,將空閑車位向社會車輛有償開放,更大程度發揮停車資源效能。

據悉,2021年東城區將多措並舉、深入挖掘停車資源,探索“小型化、端口化、連鎖化”的停車設施建設,除了白橋大街停車場外,工體西門停車場也已同時動工,建設項目佔地面積1235平方米,建設三層,可停放四層車輛,共有車位204個,結構與白橋大街停車場類似,預計6月底竣工。同時2021年全區還將推進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年內計劃新增錯時共享停車位800個,進一步盤活現有存量資源。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