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啟動12個優勢物種種業聯合攻關

2021年02月09日08:4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北京市啟動12個優勢物種種業聯合攻關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本市啟動種質創制和品種選育聯合攻關、特色畜禽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將用3年時間創新改良玉米、小麥、奶牛、北京鴨等12個優勢物種資源、性狀或品種,同時開展北京鴨、北京油雞等5個北京特色畜禽水產種質資源保種,為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打好種業翻身仗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設施蔬菜、玉米、小麥、馬鈴薯、蛋雞、北京黑豬、奶牛、北京鴨、鱘魚、觀賞魚、桃、鄉土樹種是北京具有創新基礎優勢的12個物種。全市將重點在種質資源引進創制、品種性狀改良創新、創新成果產業化、創新創業環境優化以及創新體制改革等領域積極實踐,進一步鞏固提升創新優勢。

  “以北京鴨為例,櫻桃谷鴨為代表的分割型配套系、南口1號鴨為代表的烤制型配套系已佔有不小市場份額,但是面對新興市場和細分市場,北京鴨仍需開展種業攻關。”北京鴨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侯卓成教授介紹,“例如在我國東北、華東、華南等地市場,大家對北京鴨的皮脂性能、肉品質都有不同需求,出口市場則是對鴨子體型有更大的需求,新品種的研發要根據這些市場需求進行創新。”

  因此,從北京鴨開發利用角度,本市接下來將加快北京鴨特色品系培育,如不同皮脂率、體型、生長速度、更高繁殖力與肉品質等,從而配套雜交出適應多元化、差異化市場需求的優質肉鴨品種。“預計未來3年,本市將分別在烤制型、分割型各新增一個北京鴨新品種供應市場。”侯卓成說。

  在開展新品種聯合攻關的同時,本市特色物種種質資源保護也刻不容緩。仍以北京鴨為例,盡管目前各國用於商品肉鴨生產的白羽肉鴨配套系均含有北京鴨血統,但多年來其原始種群一直以企業活體保種為主,保種任務重、責任大,且缺乏第二保種場。北京金星鴨業總經理王凱建議,應盡快探索多渠道保種方式,強化性能監測,將優良種質資源保護工作落到實處,穩住民族種業基石。

  “而且我們還將加強北京鴨分子育種技術的研究,從過去偏重應用型研究向基礎型研究轉變,利用全基因組信息、系譜信息及自動化測定數據等開展育種,解決抗病性能、肉品質等性狀遺傳機理,滿足未來大規模、高強度的精准商業化育種需要,從而將種質保護與育種選育結合起來。”侯卓成告訴記者。

  此外,還有北京油雞、北京黑豬、鱘魚、宮廷金魚等北京特色畜禽水產種質資源這次也都被納入保種范圍,本市將根據其各自特性分別建立保護制度,保持特有種業遺傳資源多樣性和品種特征特性,為種業原始創新保存基礎材料。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將積極探索種業聯合攻關機制,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科研為后盾、政府為保障,通過央地協同、科企融合、上游種業企業與下游產業相結合,並帶動京郊農戶,圍繞種質資源引進、育種技術改進、性狀改良、品種選育、種業成果產業化推廣等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切實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提高北京種業自主創新力、持續發展力和國際競爭力,保持重點物種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