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

北京按下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快進鍵 實體書店數量居全國第一

2021年02月08日08:42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2月8日電 2月7日,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召開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專場。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杰群介紹,在“十三五”時期,北京充分發揮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和服務保障的功能,積極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按下了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快進鍵。

率先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市覆蓋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始終站在學習傳播黨的科學理論的最前沿,以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筑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堅實思想價值基礎,推動“北京榜樣”優秀群體獲評“時代楷模”,率先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市覆蓋,構建形成覆蓋17個文明實踐中心、347個文明實踐所、6962個文明實踐站的三級組織體系,在全國最早出台文明實踐工作規程。同時,革命文物形成集中連片主題保護,香山革命紀念地已成為北京文化新地標,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正在保護利用。

北京市還以服務保障重大國事活動和主場外交活動展示國家文明形象,完成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國際籃聯籃球世界杯等重大活動的新聞宣傳、對外宣傳和服務保障任務。

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牽引 推動老城整體保護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制定北京老城整體保護規劃、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管控導則和實施細則,剛剛閉幕的市人大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明顯擴大了保護范圍,對不同保護對象分級分類管理,在保護責任上更加嚴格,在保護利用方式上更加創新。

在推動老城整體保護中,北京市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牽引,同時著力推進胡同和四合院、會館、名人故居等歷史建筑的保護利用,並通過城市“雙修”重塑老城活力,福祥、蓑衣、雨兒、帽兒四條胡同人均居住面積由8平方米提升至37平方米,使“老北京新氣象,老胡同新生活”成為今天北京的生動寫照。

統籌三條文化帶建設 構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新標識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統籌好三條文化帶建設,構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新標識。王杰群透露,北運河北關閘至甘棠閘段實現游船通航,今年6月將實現全線游船通航,打造出具有北京特色的大運河水上游覽路線﹔長城文化節、大運河文化節成為最亮眼的兩大文化品牌,“京杭對話”推開了跨省市的文化交流大門。

公共文化服務不斷豐富 實體書店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十三五”時期,北京公共文化服務不斷豐富。城市副中心劇院、博物館、圖書館建設持續推進,北京文化中心拔地而起,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工程加快建設。全市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已建成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一座座特色文化空間不斷出現在市民身邊。王杰群給出一組數據,截至去年11月底,本市實體書店數量為1938家,比2019年增加639家,同比增加49%,實現每萬人擁有0.9個書店,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排在全國第一,產業影響力和競爭力日益顯現。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落地項目不斷增多

“十三五”時期,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落地項目不斷增多。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引領下,每年安排重點任務和折子工程上百項,內容涉及內涵挖掘、文物保護、主題創作、環境整治、文化設施、產業發展、宣傳展示等各方面,王杰群介紹:“環球主題公園已經建好,將於今年正式亮相。啟動新國展二期建設、張家灣設計小鎮、台湖演藝小鎮等項目,郎園、798、詠園等一批老舊廠房利用等文化產業園區成為北京文化產業一大特色。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四梁八柱更加穩固。”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非遺老字號創新發展,恢復生機活力,走入市民生活、校園活動中。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公益廣告大會、中國戲曲文化周、北京國際音樂節等文化品牌活動有力提升了全國文化中心的全球影響力。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