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霸合唱團 “少年”往事是奉獻

2021年02月07日08: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清華學霸合唱團 “少年”往事是奉獻

  一個平均年齡74.5歲的合唱團最近刷屏:2月4日,在央視播出的網絡春晚上,這個由清華大學理工科學霸組成的合唱團唱起了歌曲《少年》,情至酣處,他們還挽起了袖子,踏出節奏感強烈的舞步,無數觀眾都為他們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動,紛紛留言:“真的看哭了,謝謝老一輩的付出。隻要眼底有光,永遠年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在這段刷屏的視頻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現場

  合唱《少年》 指揮臨場發揮跳“騎馬舞”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當這些歌詞從平均年齡超過74歲的清華學霸合唱團成員口中唱出,其效果堪稱“感動中國”。5日,央視新聞抖音號上傳該合唱團的唱歌視頻,一天之內,點贊1300多萬,網友們評論中提到最多的詞是:酷、帥、硬核、熱淚盈眶。

  據清華大學校友袁帆透露,網上熱傳的視頻其實是一段“臨場發揮”。央視網絡春晚正式錄制是1月13日晚上,當時除了81歲的劉西拉完美的領唱外,79歲的指揮糜偉民竟然臨場發揮,在指揮《少年》歌曲演唱時來了一段激情四射、堪稱一絕的“騎馬舞”,全場氣氛被推向高潮。

  翁蓓華今年68歲,是清華大學1974級工程力學系熱物理專業學生,在合唱團裡,她年齡並不算大。正式登上央視舞台前,在候場的休息室,央視一位年輕的女導演對大家說:“昨天你們的彩排很成功。看了爺爺和奶奶們的表演,我們再也不為將來變老而恐懼了!”包括翁蓓華在內的很多團員被這句話惹哭了,合唱團的劉西拉團長聽到這句話也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但上了舞台,他們的笑容卻燦爛無比。

  團隊

  聚在一起 為了分享奮斗得來的快樂

  歌曲的演唱者都來自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下屬合唱團。他們由一群畢業數年至數十年不等的清華校友發起組成。他們當中,有飛機設計師,有將軍,還有航空土木、水利、電氣、船舶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和高級工程師,不少曾參與過“兩彈一星”等“國之重器”的研究設計工作。大部分人的青春歲月都留在了邊疆,每個人都曾經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在祖國的大地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合唱團中年紀最大的程不時,生於1930年,今年已經91歲,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飛機設計師,上學時是清華小提琴首席。他一生致力於為新中國設計自主創新的飛機,包括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教-1”,以及噴氣式大型運輸機“運-10”、C919客機等。

  生於1940年的劉西拉是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的創始人之一,2008年他發起成立合唱團。劉西拉介紹,合唱團最開始是為興趣相投的校友提供一個聚在一起交流的機會。合唱團是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的一部分,藝術團還有其他分支,比如鋼琴、民樂、舞蹈團等,隻不過合唱難度看起來相對較小,更接地氣,所以報名的人也比較多。一開始,有100多人報名,其中包括一些剛剛畢業還不到10年的年輕校友。到2010年時,人數達到頂峰,差不多有200人。

  2008年組團之后,每周六下午兩點,他們都會准時出現在上海靜安區一座寫字樓的小禮堂中排練合唱,歷經十年,風雨無阻。《祖國不會忘記》《共和國之戀》《我家在中國》《我和我的祖國》成了他們的保留曲目﹔他們曾角逐《出彩中國人》總決賽,也曾亮相清華一二·九歌詠比賽和108周年校慶演出。合唱團的故事,還被拍成紀錄片《往事如歌》在央視播出。

  團長劉西拉曾說,“為什麼我們一批老人願意聚在一起,唱唱歌。實際上我們真正的心裡是有一種愛,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人民。因為愛,我們就奉獻了我們每一個人寶貴的一生﹔因為奉獻,我們得到了很多快樂,今天我們聚在一起,為了重新分享我們這些快樂。”

  往事

  奉獻青春 他們聽從著共和國的召喚

  劉西拉和妻子陳陳,在清華讀書時就是學校的金童玉女。當時,劉西拉是清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陳陳是鋼琴伴奏。劉西拉和陳陳在清華度過了6年本科和5年研究生的大學時光。1967年,兩人畢業時正趕上國家三線建設,他們被分配到了四川跟自己專業對口的單位,投身國家西南腹地的建設。每周唯一的休息日,身在成都的劉西拉都會去探望在德陽的陳陳。相隔71公裡,坐綠皮火車也要一個多小時,騎自行車要三個半小時。在一部紀錄片中,劉西拉深情地講述著他們的故事,因為陳陳喜歡彈鋼琴,他向同事借了一台閑置鋼琴,找了幾個清華的同學幫忙,用架架車推了三裡路把鋼琴送到陳陳面前。

  投身核事業的“將軍夫妻”張利興和朱鳳蓉,都是上海吳淞人。1959年,張利興考入了清華大學工程化學系,1960年他的高中同學朱鳳蓉轉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兩人再次重逢,並確定戀愛關系。一年后,朱鳳蓉從清華畢業,並接到了張利興從部隊寄來的書信。在不知道戀人從事什麼工作的情況下,26歲的朱鳳蓉踏上了去往新疆的路途。她坐了整整3天3夜的火車,坐汽車走了7個小時的“搓衣板路”,陪伴她的隻有兩箱沉甸甸的課本……他們所在的核試驗基地,保密性特別高,張利興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裡特別冷,就算是在夏天晚上都要穿棉襖。而回憶起青春時的經歷,現在的朱鳳蓉說,“也不是隻有艱苦,也很美,有雪山,也有藍天。”退休幾年之后,兩人才從基地返回上海故鄉,平時一日三餐幾乎都在食堂解決。他們說:“除了搞科研,我們什麼都不會。”

  從工農速成中學考入清華的曹玉英聲音甜美,在學校時就被稱為“小夜鶯”。為了追上同學們,她發奮讀書。同學沙守禮經常來幫忙,兩人學業有成的同時也收獲了愛情。因唱歌結緣的平涌泉和趙玉貞畢業后雙雙被分配到東北,在冰天雪地的工地上,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兩人相濡以沫共同走出了陰影。

  雖然起點不同、故事不同,但這些工科學霸的夢想都源於時代的召喚,愛情多根植於志同道合的基石。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青年時代從未有過交集,古稀之年的他們卻在音樂的交匯中瞬間找到默契。

  他們的歌聲為何如此動人?

  《往事如歌》紀錄片拍攝時,89歲的團員程不時曾經這樣跟團員們說過:“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憋住氣,我們七八十歲了,去唱《我愛你中國》跑到台上去高歌祖國的時候,引起全國的很多的反響。這就是這些人為祖國的建設投入了很多,正是他們在歌唱祖國,這點就很動人,我們要把這個最動人的情緒用聲音完美地表達出來。”

  文/本報記者 祖薇薇 戴幼卿

  統籌/蔣朔 劉江華

  熱評

  “少年”二字,不問白發,隻問心境

  這個超級“學霸合唱團”的故事感染了很多很多的觀眾,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他們的母校清華大學的官方微博,2月5日連續轉發了4次合唱視頻,並分別留言:“皓首少年心,不負當年情”“願我們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2月6日,央視新聞官方微博也對該版《少年》發表熱評:50多年前,一群少年踏入清華校園,朝氣蓬勃﹔學成后,他們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無怨無悔。如今,當全網為這群平均年齡74歲的“合唱少年”沸騰時,我們便明了:“少年”二字,不問白發,隻問心境﹔無關年齡,隻關熱愛。 因為熱愛,歲月帶給他們的不是驚慌,而是光芒。這群白發蒼蒼的老人,永是熱血少年!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